
今天,接到一位家長的電話,她說她的女兒在我教的班級,讓我多找孩子談談。這位媽媽有三位孩子,大女兒考上了名牌大學;老二是兒子勉強考上高中,而現在高三了,逐漸成為了班級第一名;老三是女兒今年高一,就是我教的班級就讀,是在實驗班,學習成績不錯。(學校按成績分層次分班教學)
為什么他們家孩子比較懂事爭氣呢?
我不太了解她家里的具體情況,但就這位媽媽和我聯系的情況來看,給我感覺是她絕對能稱得上是一位很負責人,而又比較智慧的好媽媽,比如大女兒高三有段時間學習成績原地踏步,孩子比較著急緊張,這時這位媽媽給我打電話,咨詢咨詢這是怎么回事,該怎么解決。老二英語不好,學習了,努力了,但是成績還是提升不了,孩子泄氣了,該怎么辦?這不,小女兒剛上高中,我才給他們上一節課,這位媽媽知道了就趕緊給我打電話。您覺得這位媽媽怎么樣呢?她會和我主動聯系,和別的老師肯定也會聯系!她說:孩子在學校發生什么事情了都會告訴他,一放假孩子們回家了,都會給她說這說那,可以說滔滔不絕。而很多家長告訴我他們的孩子有什么事從來不和他們說。
為什么會這樣呢?
大家想想,孩子愿意和媽媽說,說明和媽媽說說是舒服的,值得信任,不總是被批評和指責的,這位媽媽文化水平不高,初中都沒有上完,對高中的一些知識竟然還了解!說明她了解甚至熟悉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如果她有不知道的會及時向別人求助,這顯然是一位愛學習的媽媽!而有的學生告訴我,他之所以不愿意和媽媽說話,是因為他都能把媽媽的話背下來了,媽媽說了一句話,他都能接上媽媽將要說的下一句!媽媽經常重復一樣的話,孩子聽了好多年,還是那幾句,難道不會覺得煩嗎?還有的孩子說,他回家給媽媽說說學校的事就是說說而已,結果媽媽一頓教育,批評甚至指責;還有的父母非常擔心。孩子很多道理都懂,他們很多時候需要的是一位傾聽者,理解者,說說僅僅是說說而已,不是想讓父母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因為很多問題家長解決不了。但是家長很容易成為了教育者,批判者而不是傾聽者。如果是這樣,孩子連想說的欲望都沒有了。有的孩子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只報喜不報憂,結果搞的在自己壓力很大,很累。結果問題越積越多,以至于出現了心理問題。孩子和家長由于溝通的少,導致家長無法掌握孩子思想狀況。這樣就不能及時給予孩子正確的幫助!孩子獨自一人在成長的路上摸索也許會多走很多的彎路,多碰很多壁。
有次和一位領導一起吃飯,席間孩子打電話過來,看到他對孩子在工作上與人如何相處的指導,我真覺得很有用,這對孩子應該幫助很大。這位領導說他和孩子的關系很好,經常聯系,孩子在工作中,生活上遇到什么問題,都會告訴他,他會給他們建議和指導。我覺得有句話叫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是很有道理的。父母比孩子生活閱歷豐富,很多方面是可以給孩子更好的引導的。
但是有的親子關系卻勢如水火,非常緊張!父母的指導的再好,說的再正確,孩子就是不聽,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各位家長您有教育孩子的心理資本嗎?
我認為現在社會,有很多父母只負責生孩子,不養孩子!把養孩子的任務交個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這種情況下孩子從小沒有和父母建立很好的依戀關系。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孩子再好,都是無法取代父母的。這個依戀關系是非常重要,它是以后撫養人教育孩子的心理資本,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投入情感和時間比較少,孩子和父母之間就無法形成安全型的依戀關系,孩子長大后,父母就沒有足夠心理資本管孩子。有的孩子父母打了,罵了就沒事,有的孩子,父母就打不得,罵不得,甚至說說就出事。和這個心理資本有很大的關系,心理資本是親子關系的基礎。上面的那位領導說,他的愛人做事比較慢,孩子小的時候基本上是他帶大的,孩子現在長大了,還是和他關系更親,這和他投入的心理資本比較多有很大的關系。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怎么樣,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有沒有高質量的陪伴他的成長,為孩子投入比較多的心理資本,就沒有資格管孩子。心理資本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青春期逆反的強度。
其次,這些年社會發展很快,現在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有很大的不同,而傳統的教育方法已經教育不了現在的孩子。但是還是有很多家長思想遠遠落后時代的發展和需要,沒有及時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
孩子是我們最珍貴的寶貝,但我們是怎么愛惜我們的寶貝呢?
在生活中,我們的寶貝很多,比如汽車,花,草,首飾等等,我們怎么對待我們的寶貝的呢,為了保護好車,要學習駕駛考駕照,為了把花草養好,我們要學習怎么施肥澆水,對于珍貴的首飾,我們會學習怎么好好的保養,處處愛惜,小心,但是對于我們最大寶貝,孩子呢?很多家長沒有學習過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做家長!有的家長很有學問,讀書很多,但是從來沒有讀過關于教育孩子的書,結果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還是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青春期本來就是叛逆期,孩子就容易和家長對著干,如果家長不了解孩子的特點,心理發展規律,不改變、不學習和孩子建立新的溝通模式,是很難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的。時代不同了,我們必須學習做智慧型父母。
然后,現在社會家庭矛盾比較多,尤其是夫妻關系不穩定,離婚率逐年上升,婆媳關系矛盾激化,給孩子形成了惡劣的心理環境,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有人說,父親是孩子的天,母親是孩子的地,如果父母吵架,對孩子來說是天昏地暗,父母打架是天搖地動,父母離婚是天崩地裂。還有人說家庭就像一顆樹,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是樹根,父母是樹干,孩子是樹葉花果。如何樹根和樹干不穩定,或者父母不孝順老人,就相當于給孩子斷根,缺乏了樹根和樹干,樹葉花果怎么能長大,成熟呢!所以互敬互愛的夫妻關系,和諧婆媳關系和家庭關系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心理基石。
最后這些年由于西方思想的侵襲,獨立、自由,平等的思想在我國占有一定的地位,而中國傳統文化和孝道教育的缺失,使得我們的孩子們過于追求西方的自由平等,而沒有西方孩子那么獨立,還缺失了中國孩子的禮貌和孝道。
以上種種以及一些沒有提及的問題,引起了很多親子矛盾和沖突。
路漫漫其修遠兮,希望更多的家長盡早意識到這個問題,盡快行動起來,學習做智慧的好父母,只有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希望更多的家庭能夠和諧幸福!
讓我們做學習型和智慧型的好家長吧,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順利度過青春期。為孩子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為孩子的成為國家棟梁,添磚加瓦!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