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經常有人說要與時俱進,婆媳之間既沒有感情也沒有交情。只有一個可以把陌生人拉近距離的東西就是共同的價值觀。
可是有代溝是必然的,如果有一個跟著社會節奏走的婆婆,很可能關系會處的很好。就像一些關系好的案例中,一般都指思想很開明,開明就是觀念開放、三觀豁達,能接受新事物,能理解新觀念。這就說明婆婆的價值觀在跟著發展,沒有被落下。
其實婆媳之間的矛盾根源在于三觀不合和處理不合三觀的能力,并不是單純婆媳這個關系名稱一切就會變得理所當然了。婆媳關系主要價值觀體矛盾現在,1,生活瑣事的責任劃分、2,個人生活的相互侵犯、3,傳宗接代的觀念、4,育兒方式的不同、5,情感的爭奪、6,掌控權的爭奪。
在過去的咨詢案例當中也有很多婆媳之間關系是非常好的,她們相處起來也是非常融洽的,即使偶爾一些小矛盾,兩個人也能溝通,把話說開,換角度思考,相互理解。
那什么叫三觀不合呢?比如說,你今天買菜貴了,她會嘮叨你,你的理解是新鮮健康,她的理解就是浪費,更有甚者還會說你敗家。你周末想睡懶覺,她會催你起床。你的理解是恢復好體力和心情,她的理解可能是懶惰。她想讓你們周末在家,你覺得她礙事兒,她的理解是需要陪伴,你的理解可能就是她封閉。
這個過程是怎么演變的越來越厲害的呢?舉個例子來說,比如媳婦因為工作比較忙碌,比較勞累,不太愿意收拾屋子。一開始婆婆可能忍著不說,她自己收拾。但長此以往,你就會發現婆婆心里就不太樂意了。她可能就覺得媳婦洗衣做飯收拾家是應該的。那么她就理解不了做媳婦的工作的辛苦和勞累。如果這個時候媳婦意識不到婆婆是因為這個事情有了情緒,就只能看到婆婆一天天的臉色不喜悅。媳婦看到了但是不知道具體因為什么。媳婦就會容易瞎猜,誤解以為婆婆故意針對她。自己就會產生負面情緒,一開始可能礙于面子不愿意說、不好說。但時間長了,情緒就會越來越多,指不定哪一天忍不住就爆發了。爆發之后的婆婆也覺得委屈,她也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她就會覺得你也是故意針對她。
其實你仔細想想,婆媳之間哪那么多深仇大恨,大多數都是因為家庭當中的一些小事。
這個時候就要清楚一個事實,每個人都有自己價值觀,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觀并且清楚的表達出來。
所以俗話說,話不說不明事不理不清,如果不能及時溝通,小問題慢慢都會變成大問題。這個時候如果媳婦了解了婆婆的價值觀,或者婆婆能說明白,但是自己依然又不想干活怎么辦?那你就想辦法通過溝通的方式,讓婆婆理解你的忙碌疲勞。同時如果你能再給婆婆一些其她的好處,她就不會再追著你這個事情不放。如果你的婆婆喜歡被人夸獎,那你就廢廢神多夸她幾句。告訴她自己平常忙,容易忽略了收拾家,幸虧有了婆婆這個勤快人,家里才能經常保持干凈如新。表達一下對婆婆的勤快的贊美認同,你在別人面前經常夸一夸自己的婆婆怎么怎么好。她就不會總追著你的問題不放。如果你的婆婆喜歡吃的,那你就給她買一些她喜歡吃的東西。如果她喜歡穿某些衣服,你也可以偶爾給她買一些她喜歡的衣服。
在這里我們要注意一個重要參考,不是你以為給她什么她都會開心。而是你要提升分析判斷能力,知道她喜歡什么才能投其所好。作為婆婆也要鍛煉自己的覺察力,媳婦的工作確實很忙碌很勞累,過多的去要求她,她也很難達到你的標準。
婆婆也可以通過溝通的方式跟媳婦說,贊美和認同媳婦的辛勞,又要工作賺錢貼補家用,又要勞心一家老小的健康,周末還要帶孩子做家務,告訴媳婦自己畢竟上了年紀,有些事情力不從心了,有些想法趕不上年輕人的步伐了。所以以后有什么事情還要請媳婦能早早說出來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
我們要記住一人們心理共性原則,人只有在相信有價值的時候才會有改變的意愿和動力,用相互攻擊的方式是不可能調和問題的。所以說在婆媳關系當中,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是一個必修課,如果你做不到靈活溝通,那關系肯定就會變得很糟糕了,如果你提升了這部分能力,那你們之間的情感關系,信任關系就會逐漸建立起來,也就不會輕易因為某些事情而爭吵,產生情感的裂痕了。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