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譯首發】習得性無助(二):對心理健康有哪些危害?
1. 兒童的習得性無助起因
習得性無助通常起源于兒童時期,而不可靠的或不做出回應、沒有同情心的看護人會導致兒童產生這種感受。這種習得性無助可能在生命早期就開始了。例如,在機構環境中長大的兒童,甚至在嬰兒時期就經常表現出無助的癥狀。
當孩子們需要幫助,卻沒有人來幫助他們時,他們可能會感到被遺棄,認為他們無論做什么都無法改變他們的處境。不斷重復的經歷會強化這些無助和絕望的感覺,最終導致成年后的他們對自己面臨的問題感到無能為力。
2. 兒童的習得性無助癥狀
一些常見的癥狀包括:
- 不尋求幫助
- 沮喪
- 放棄
- 缺乏努力
- 低自尊
- 被動
- 積極性不高
- 拖延
3. 學生的習得性無助表現
習得性無助也會導致焦慮、抑郁或兩者兼而有之。當孩子們感到他們無法控制生活中過去發生的事情時,他們就會認為未來的事情也會同樣無法控制。因為孩子們相信他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會改變事情的結果,所以,孩子們往往認為他們甚至都不應該費力去嘗試。
學業上的痛苦掙扎通常會讓孩子產生習得性無助感。如果一個孩子努力學習,但仍然做得不好,最后可能會覺得他無力改變自己的成績或表現。
既然他做的任何事似乎都不會有任何效果,他就會停止努力,他的成績就會更糟。這些問題也會影響孩子生活的其他方面。他在學校的糟糕表現會讓他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對,也沒有什么用處,所以他可能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失去了努力的動力。
4. 習得性無助與心理健康
習得性無助被認為會導致焦慮感,并可能影響諸如廣泛性焦慮障礙(GAD)等疾病的發作、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
當你經歷慢性焦慮時,你可能最終放棄緩解,因為你的焦慮感似乎不可避免且無法治療。正因為如此,患有焦慮或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可能會拒絕有助于緩解癥狀的藥物或治療。
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習得性無助可能成為一種惡性循環。當人們遇到焦慮或抑郁等問題時,他們可能會覺得沒有什么能夠緩解這些情緒。于是,人們就無法去尋找可能的幫助,進而又導致了更強的無助和焦慮感。
By Kendra Cherry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