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創傷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災難性的傷害,讓創傷者一直生活在這個陰影里難以自拔。創傷帶來的首先是心理問題,如驚恐、驚懼、焦慮、抑郁等各種不良情緒,然后就是長期負性情緒形成的生理問題,如肌體無名狀疼痛等軀體障礙。造成心理創傷的具體因素多種多樣,下邊我們就談一下它的大概分類以及意義解決方式
一 創傷的分類
第一類是我們常見到的顯性創傷。說到顯性,就是說這種創傷是外來力量帶來的,是不可抗拒的。比如地震、水災、火災等自然災害,給人們帶來的是直觀的、無法抵御的傷害,讓人感到恐懼無力無助,以及死亡的威脅感。還有社會人際關系原因造成的創傷。例如犯罪人員的攻擊、強勢者的壓迫都會使人受到心靈邊界上的擠壓割裂和侵入。這種創傷的制造者指向明顯,相對來說問題解決針對性強,因為這種創傷的發生都是在個人的心靈邊界建立起來以后,來訪者很清楚創傷的原因,目標明確。例如汶川地震、印尼海嘯、戰爭、被搶劫等。
第二類就是隱性創傷。所謂隱性,就是來訪者對創傷的實施者不太清楚,或者說指向的不是一個人,不是一件事,也不是一個團體,而是社會中的很多人,很多事件。創傷者在生活里就像是“玻璃人”,不能接觸,一接觸就很容易受傷,易激惹,像馬蜂一樣。對于別人來說,接觸這類人要小心翼翼,一不留神就傷害了對方,往往是再小心也會讓對方受到傷害,最終還是互相遠離。對于來訪者自己來說,感覺自己就像是皮膚被剝離的感覺,接觸任何事任何人都會疼痛,或者接觸大部分人和事都會受到傷害,包括家人和親屬。在生活里其朋友很少,社會交往不多,甚至親屬也不來往。這類創傷的造成是在心靈邊界形成期或者之前,這也就使得他的邊界不清楚,或者邊界沒有形成。形象的來說就是長皮膚的時候出了問題,沒長出來,其肌肉組織直接暴露在外,所以任何的接觸都會造成疼痛,也有的有一部分皮膚,也有的皮膚很薄,這也就造成了其對外界非常敏感。造成這類人創傷的一般是親屬或者養育者不正確的養育方式或者施暴還有溺愛以及錯誤文化等造成的。例如養育者對來訪者小時候直接間接暴力、冷漠不接納、還有對立文化教育等。這會造成來訪者在以后的生活里以同樣的方式進行社會接觸,造成接觸方的攻擊反抗或者隔離對立。而對于來訪者來說感覺不到自己的問題,只是感覺到來自于對方或者社會的傷害。也就是說他感覺受到了傷害,卻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來自于自己。這個創傷本來自于親屬或者養育者,然后由來訪者承擔,再傳遞給社會或者外部,再由外部的人或事反饋給來訪者,這就使得來訪者感覺到的傷害是來自于外部,但是目標太多太大,或者是整個外部環境,這就使得目標茫然。焦慮、抑郁、恐懼感由之而來,但不知所措。這類創傷的人最多,造成的社會問題也多,是社會的基本心理問題。
第三類就是來訪者自我特質的創傷。這類創傷簡單來說是個人特質,也就是在同樣的養育方式和文化環境中,你就會發現有的人不受傷,有的人就接受了傷害。同樣的環境對有的人造成了傷害,有的人卻沒事,這是因為每個人特質不同,對信息接受也不同,有的人敏感,有的人不敏感,這就造成了傷害程度的區別。不過有材料證明,在出生后具有良好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的人,即使有這個特質,長大以后也不會產生這個問題。特質只是在小時候的一段時間內產生作用,如果沒有外界因素影響誘導,過了這個階段特質就被抑制。所以說從小良好的環境是一個決定性的作用。
二 創傷的機理和意義
一般來說心理咨詢可以解決的創傷是顯性和隱性創傷,對于特質創傷,僅建議給與指導幫助。顯性和隱性創傷的機理是行為過程出現了矛盾,這個過程沒有結束,就是個未完成事件,來訪者的情緒沒有被釋放,壓抑在了身體里。例如在家庭暴力中,看見暴力事件就逃跑的孩子,幾乎沒有受到傷害,而呆在那里不跑,也不敢去對抗的孩子就容易受到心理傷害??匆娍謶志吞优芰耍蛘咧苯訉贡┝?,這兩種方式都會把自己內在的情緒釋放掉,形成一個完整的應激反應過程。而害怕卻不敢動的孩子,他的內在情緒(逃跑或者是對抗)被壓抑,這個情緒就會讓來訪者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斷的閃回、不斷的感受,最后凝固在軀體內。來訪者希望身體的疼痛得到緩解,待人接物的方式得到改善,長期積聚在體內的過度反應得到釋放,這就是治療心理創傷的意義。
三創傷的解決方式
我們發現動物在受到攻擊逃跑后,會重復幾次這個逃跑動作,或者在地上打滾,那就是在釋放剛才的恐懼情緒。在處理這個情緒中,編篡一個完整的故事,讓來訪者相信,也會使情緒得到釋放,這就是過去的巫師所做的,也是一些心理處理方式所采用的。不管這個故事的真假只要來訪者的情緒排解了,問題就得到解決。另外這個情緒也是一個能量,具有一些特殊內修的人可以感知感覺這個能量,通過共修或感知,情緒被排解,問題也會得到解決。還有的就是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下,把身體里的壓抑情緒與意識銜接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應激反應過程,壓抑的情緒排出,問題也能得到解決。
我們都生活在不同的家庭和文化里,接受的是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環境,其中有些家庭的環境會給人帶來創傷,或者是在成年后的生活工作中遇到外來不可抗拒的傷害,這個創傷情緒會不停地在創傷者的腦海里旋轉,從而讓生活停留在這個情緒里,甚至心理年齡也停留在這里,不能夠感受精彩的世界,這是非常痛苦的。從心理創傷里走出來,去享受日常生活的樂趣,需要自己面對過去創傷的勇氣,更需要心理專業人士的幫助。
知秋老師
張志強心理咨詢二級心理咨詢師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
河北省心理衛生協會會員
國家心理健康輔導員
具有三十四年內省經驗,咨詢案例四千多小時,擅長解決焦慮抑郁失眠恐懼密室恐懼軀體障礙心理創傷產前焦慮青春期心理斷乳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