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
編譯首發
給力
發表時間:2024-12-17 17:37:02
3272
0
5

積極心理學探索個人和社會繁榮發展的因素。它研究人們如何培養幸福感、力量和韌性,并最終過上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積極心理學不是試圖減輕痛苦,而是努力增進幸福感。積極心理學是一門相對較新的學科,但自出現以來就得到了廣泛的發展。
積極心理學原理
積極心理學旨在發現人類能夠茁壯成長的因素,例如實現職業目標、建立愛情關系或敬畏自然。該領域旨在提供每個人都能利用的要素,以打造最充實的生活。
積極心理學的學者認為,生活中的好事和壞事都是同樣真實的,好事不是壞事的消失,而是幸福和目標的存在。其目標不是忽視痛苦,而是更好地理解什么能讓個人蓬勃發展。
如何實踐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研究揭示了真正能促進幸福感的因素,例如牢固的人際關系、積極的工作、感恩、善良、專注和目標。花時間培養這些特質和行為并堅持不懈,有助于每天培養幸福感。
你如何實踐積極心理學?
你可以寫感恩日記來保持平衡的心態。你可以練習正念來獲得平靜和珍惜當下的感覺。你可以記錄下善良和慷慨的行為。你可以通過認識積極因素并采取措施減少消極因素的影響來培養樂觀的心態。這些做法和其他做法都有助于提升幸福感。
積極心理學能讓你更快樂嗎?
積極心理干預是改善幸福感的簡單行為,研究表明它們是有效的。寫下三件讓你感激的事情,以及數數善舉,都可以增加幸福感。
如何才能讓生活更有意義?
意義和目的可以提高幸福感、生活滿意度、自尊心和情緒處理能力。它們還與更好的心理和身體健康有關。良好的父母關系、宗教服務和志愿服務是賦予生活意義和目的的一些因素。
如何培養積極的態度?
訓練自己將注意力從消極的一面轉移開,轉而花時間關注積極的一面。你還可以學會感恩,享受微小的時刻和情感,避免低估自己的成功和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維。這些技巧和其他技巧可以促進積極思考。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
0人已踩
5人已贊
作者文章
春節后“節后綜合征”:如何從松弛到重啟,找回生活掌控感?
這種被稱為“節后綜合征”的疲憊感,本質上是一場身心從“節日模式”向“日常模式”切換的卡頓。它不僅是簡單的“不想上班”,更折射出當代人對生活節奏失控的深層焦慮。
4029
0
0
災后心理調節應激反應如何調適
幸存者的內疚感很復雜,可能是一種壓倒性的反應,其特點是悲傷和焦慮的感覺,因為自己在災難中相對毫發無損地幸存下來,而其他人卻沒有。有些人報告的反應包括失眠、身體疼痛和生理反應增強,包括心率加快和呼吸加快。這可能是對重演事件的常見反應,質疑導致他們安全的決定或情況。
4379
2
0
什么是精神障礙
精神障礙(mental disorder)又常稱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等,是以精神癥狀為主要病癥的一類疾病的總稱,即各種因素作用下的心理功能失調而造成的感知、思維、情感、行為、意志等精神活動的紊亂或異常,且可導致明顯的心理痛苦或者社會適應等功能損害。
4065
1
0
語音通話
私聊
相關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