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一個已婚男人說,最讓他煩惱的事情就是處理老媽和老婆的關系,一個是親媽,一個是老婆,自己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女人,他夾在她們中間,誰也得罪不起。平時在家里,母親和妻子經常因生活習慣的差異而在雞毛蒜皮的事上斤斤計較,母親偶爾會因為妻子洗衣服洗不干凈、炒菜時放的調料不合適而斥責她幾句,而妻子當面不和婆婆頂嘴,但背后卻把火都發在男人身上,男人飽受夾板氣,苦不堪言……
婆媳關系這個問題,對任何一個已經進入婚姻圍城的人來說,都是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可以說,婆媳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婚姻及家庭的和睦程度,也有人稱“婆媳關系”是一顆潛伏在家庭中的定時炸彈,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家庭內戰的爆發。
協調與處理好婆媳關系儼然已經成為圍城中男女的一門必修課。
搞好婆媳關系,這是一個千古難題,最重要的是女人要看懂彼此的想法、并試著了解彼此的心理。女人因為婚前在父母身邊生活20多年,到了夫家,家庭教育、生活習慣、處事方式和認識問題等方面必定存在差異,對婆婆以及婆婆家的一切不那么熟悉,談話要找到共同熟悉的話題也比較難。再者,把媳婦娶進門,婆婆是打心眼兒里高興的,但看到平時和自己親親熱熱的兒子天天和媳婦在一起,“搶”走了自己的兒子,她又會產生莫名的“妒”意,稍有不順心就會遷怒于媳婦。另外,還會有經濟問題、孩子問題等因素,使婆媳心與心之間產生了一道無形的屏障。所以,她們之間互相防備,關系也就顯得特別緊張了。
某男的母親,在他婚后的第一天,突然之間變得有些情緒失控、蠻橫無理,弄得兒子和媳婦不知所措,花了好幾天的時間去安撫母親。原來,這位母親的婚姻一直不如意,兒子不到五歲她就與丈夫離婚了,自己一個人含辛茹苦地將兒子養大。這中間,她放棄很多次再婚的機會,全心盡母親之責,養育她唯一的兒子。雖然撫育兒子極其辛苦,但她依然能堅強地挺過來,這都是因為她將兒子當作自己人生的希望和精神支柱,只要有兒子,她什么都不怕。可是眼看著兒子結婚成家,要過自己的小日子了,母親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好像失去了生活的全部希望。
有一個女人在婚后和婆婆同住,每天的早餐都由婆婆為丈夫預備,她覺得有些內疚,也怕婆婆暗中責備她偷懶、不夠盡責。于是某天,她六點起床為先生做早餐,沒想到第二天婆婆竟然五點半就起身進廚房,媳婦六點起床已太遲了。所以隔天她五點半起來,但婆婆又搶先一步。接著她提早到五點,但總是比婆婆慢了點。最后她了解到是婆婆怕失去這被兒子需要的機會,所以才一次又一次地趕在自己前面起床,為兒子準備早餐。
上述兩個故事,向我們傳達了一個信息:在兒子長大成人并結婚后,母親恐怕自己在兒子心中的位置被媳婦“奪去”,于是拼命地捍衛自己的領地。所以,在了解婆婆的這種心理后,媳婦就要試著努力去改善這復雜的“婆媳關系”了。
1.相互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婆婆對媳婦不要過于挑剔,年輕人做事的方式和老人原本就不一樣。媳婦更不能總是看不慣婆婆的行為,因為彼此之間本身就存在代溝,習慣也不一樣,所以大家的想法和做法不一致也是很正常的。媳婦也不要因婆婆嘮叨而針鋒相對或惡語相向,這只會將矛盾激化。正確的方法是:彼此真情相對,把對方當成自家人,媳婦尤其要尊重婆婆,凡事要謙讓,多和婆婆溝通交流,才能將矛盾逐一化解。
2.還要學著多為對方著想。家庭的戰爭一般都會爆發在兩個自私的人身上,婆婆說婆婆的理、媳婦說媳婦的理,哪有說清楚的時候。如果雙方都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多為對方著想,矛盾也就不會產生了。
3.別忘記多多增加感情投資。愛是相互的,感情要付出,才會獲得回報。老人上了年紀,內心其實非常脆弱與孤單,所以愛嘮叨。作為媳婦,要理解這一點,如能多關心自己的婆婆,常常與婆婆在一起聊聊天、做做飯,或者偶爾買點老人喜歡吃的東西孝敬老人。得到媳婦的愛的同時,老人自然會將自己的愛加倍回報給媳婦。愛是相互的,這句話一點都沒錯。
4.利用好丈夫的角色。婆媳之間發生矛盾,一般情況下大多與丈夫有關。媳婦要利用好
丈夫的“中介”角色,當婆婆對自己產生誤會時,要和丈夫配合好,一起去化解婆婆心里的癥結。
5.謙讓是必不可少的方式。婆媳之間一旦發生摩擦,不管誰對誰錯,做媳婦的要忍讓,畢竟是晚輩,所以必要的忍讓還是應該有的。婆婆想說什么,不妨就讓她說,晚輩只管聽著,等大家都冷靜后,再以心平氣和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委屈說出來。這樣一來,矛盾避免了,自己在婆婆和老公眼中的良好形象也樹立了起來。
婆媳關系這個問題,對任何一個已經進入婚姻圍城的人來說,都是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正確的方法是:彼此真情相對,把對方當成自家人,媳婦尤其要尊重婆婆,凡事要謙讓,多溝通交流。只有舍棄計較,才能念好婆媳關系這本經。為了幸福美滿的家,讓我們都學習成為有智慧的人吧!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