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一般資料
某某,女,27歲,某公司職員,獨生子女,父母普通工人,家境一般。自小母親要求嚴格,很少被贊揚。平時與爸爸關系較好,與媽媽經常爭吵。
二、主訴與個人陳訴
(一)主訴
有時心慌胸悶、頭疼、腦袋有緊箍感、疑病,有時坐車緊張、害怕一個人獨處。癥狀已持續一個多月,影響了工作生活。
(二)個人陳訴
前段日子陪媽媽醫院看病,候診時,一抬頭看到候診屏上媽媽的名字,突然感到心慌,不能集中思維,思維就會頭痛,當時有一種崩潰、瀕臨死亡的感覺,但出醫院后好轉。之后,特別擔心母親的身體,擔心爸媽不在了,自己該怎么辦。經常覺得心慌胸悶,頭痛或者是頭部有什么東西箍著一樣緊,但這種情況一般是注意頭部時才會感覺到。對身體很敏感,一有哪里不舒服就很緊張,擔心自己得了什么重病,害怕會“瘋掉”或是“死掉”。害怕坐車,看到別人打架等危險性的場景或是一個人獨處都會緊張,去某醫院檢查,沒有生理性病變。
就自己的個性,來訪者陳述,膽小但又上進好強,特別不自信,做一件事之前會有比較多的擔心,特別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
三、個人成長史
順產,出生后,母親奶水涼,來訪者吃后腸胃不好,在4、5個月時就斷了奶。2歲時曾被拖拉機聲驚嚇,之后坐車總會哭。3歲前,父母忙,常被一個叔叔照顧。
童年期,記得父母總是吵架,自己特別害怕,有一次,母親離家出走好多天,記得當時天天口哭喊著要媽媽。10歲時,鬧著媽媽去市場買東西,坐爸爸的貨車出門,卻在路上出了車禍,雖然來訪者和媽媽沒有受多大傷害,但爸爸腦震蕩,整個駕駛室都報廢了,來訪者覺得自己是個災星。
高三時得了一場皮疹,頭痛發燒渾身難受,去看一位醫生,醫生讓她做了很多檢查,并告訴家人可能會得腦瘤,家人嚇壞了,自己意為得了癌癥。
四、原因分析
(一)生物學因素
沒有明顯的生理因素
(二) 社會性因素
小時候斷奶過早,且常由他人代養,與母親沒有形成較好的情感聯結,同時父母經常吵架,造成來訪者安全感缺失。母親要求嚴格,習慣于批評,造成自卑心理,掌控感、力量感缺乏。被拖拉機聲驚嚇,車禍,嚴重的皮診經歷,造成心理陰影和創傷。以上經歷讓來訪者對危險和死亡比較敏感。近期陪母親看病事件誘發了對危險與死亡的恐懼感。
(三)心理因素
來訪者自幼膽小自卑,缺乏掌控感和力量感,會不自覺的放大對危險及其影響的覺知,過度追求安全系數。成長過程中經歷的創傷性事件造成怕失去及恐懼死亡的情結,且恐懼誘發認知歪曲,認為身體不舒服就會“瘋掉”或是“死掉”。
五、咨詢目標與咨詢方案
(一)咨詢目標
根據評估與診斷,咨詢師與來訪者進行協商,確定如下咨詢目標:近期目標是了解和改善來訪者的焦慮恐懼情緒,減輕軀體癥狀;遠期目標:愈合創傷、提高內心安全感,重建合理的認知系統,提高生理機能和社會能力,完善人格。
(二)咨詢方案
本案來訪者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對身體狀況的過度關注、對自身及家人安危的擔心,實質上是對失去和死亡的恐懼,這種恐懼心理是由成長過程中經歷的創傷性事件積累而成。若希望根本性的調整來訪者的目前狀況,需要幫助其愈合創傷、消解情結。所以較適用于直接作用于來訪者人格深層的“意象對話療法”,同時輔助于其它療法,該方案得到了來訪者的認可。
六、效果評估
(一)來訪者自我評估
來訪者自述,經過這段時間的心理輔導,我現在已不太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了,也沒有頭痛、心慌胸悶的感覺了,即使有時休息不好,頭有些不舒服,也不會緊張了。也能正視媽媽的病和與死亡有關的東西了,可以正常乘車。意外的收獲是,現在有了一種踏實的感覺,以前常有的“心空”感好像被填補了,有了面對生活和未來的信心與勇氣。并且我懷孕了,以前我一直備孕都沒有成功,我覺得這次懷孕成功與目前的狀態有關,非常感謝您。
(二)咨詢師的評估
經歷16周的心理輔導,看到了來訪者的很大變化:頭發不再凌亂,臉色紅潤了許多,雙眉舒展,面帶笑容和自信,神情安然自得,情緒平穩。對自己的評價更加客觀現實、對未來更加積極樂觀。之前的癥狀消失,已投入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去。綜合考查基本上達到了咨詢目標。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