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先單位不再續約,工作沒著落。”“年底有人升職,有人加薪,可都不是我!”“春節快到了,可囊中依然羞澀,煩!”……年關將至,各種煩惱、壓力紛紜而來,抑郁、焦慮是最常見的情緒障礙。為了保持身心健康平衡,每個人都需要 有個讓情緒“倒垃圾”的暢通渠道。不過,當各色“情緒垃圾桶”展現于面前,應怎樣選擇,各自有何優劣禁忌?還是聽心理專科醫生為我們一一分析吧!
●書寫 用紙筆將困擾自己的煩惱記錄下來。徐文軍說,人在受到外界環境的刺激時,常常不能冷靜地思考,迅速找到有效、有條理的處理方案,或自我期望值與現實錯位,就容易埋下“心結”。久而久之得不到疏導,容易令人形成情緒障礙。而書寫正是通過整理思路、剖析自己那些支持不良情緒的想法,調整不恰當的觀念、態度,來平復心情,自我排解,從而達到心理保健的過程。 注意:盡量從積極的角度書寫,多肯定自己,不要夸大負面事件以及不良情緒,才不會令不良情緒越陷越深。如果這種自我排解無效,將這份記錄交給心理專科醫生,將有助于更好地找到存在的問題與處理方法。
●傾訴 說到情緒“垃圾桶”,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找朋友、家人傾訴。可是,這看似容易的途徑往往卻是最難。有的煩惱涉及隱私,似乎不太方便與朋友交流,有的煩惱其實就來自于家庭,怎好對父母啟齒,令父母擔心?徐文軍說,有傾訴渠道總是件好事。朋友的客觀立場,往往能夠調整自己不恰當的期望值,抒發不良情緒。所以,平時還是要多儲備人際關系,結交不同類型的朋友。 注意:因為缺乏專業技能和經驗,家人朋友不能替代心理專科醫生。如果還未出現明顯的情緒障礙癥狀,朋友家人的開解還有一定作用。但如果出現了失眠、食欲不振、坐立不安、焦躁、情緒低落時間長,甚至出現了自殺的傾向,表示他承受的壓力過大,可能導致心理問題的發生,這時就必須及時向具有專業知識的心理專科醫生求助。
●音樂、電影 通過聽音樂、看電影,轉移注意力,把感覺投注到外界,有助于緩解壓力。也有人通過瘋狂唱K來宣泄壓力,這些都是有效的抒緩渠道。 注意:在選擇音樂、電影的時候應該有所講究。有的人喜歡用悲傷的音樂電影,獲取對悲傷的共鳴,抒發不良情緒。徐文軍提醒,這種情緒宣泄必須掌握適度,將悲傷的情緒宣泄完就應馬上停止,回到積極、正面的一面,不要沉迷在悲傷之中。一般人如果難以把握這個“度”,則寧愿多用優美的抒情歌曲和電影來調節心情。已經患有抑郁癥或有自殺傾向的人,以悲情的音樂電影來宣泄則要慎重,這有可能使其負性情緒進一步惡化,或促使其自殺的行為。
●運動 運動是很多人采用的舒緩壓力的方法,出一身汗,既強身健體,又能令身體分泌出令人心情振奮愉悅的內啡肽物質,一舉兩得。另外,人運動時不會去思考不愉快的事情。有研究表明,有氧運動有助于改善抑郁癥狀。因為抑郁的人往往情緒低沉,而運動消耗身體熱能,改善體能,有助于運動者重拾信心。 注意:散步、游泳、瑜伽等都是很好的有氧運動,每周堅持3次,每次30分鐘以上。但運動不能完全替代藥物治療及行為治療。
●出游 如果是因為工作壓力、人際關系壓力,短暫回避刺激源也有一定作用。安排一個兩三天的短假,用一個全新的環境讓身心放松,有助于緩解焦慮。度假歸來,往往也能更冷靜地分析解決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壓力源。 注意:如果是抑郁癥患者,出行前應咨詢專科醫生意見,帶備足夠藥物,同行人也應具備相當救護知識,不宜單獨出行。
錯誤方式:
▲酗酒 有的人有了壓力,或心情不好,就大量飲酒。徐文軍說,酗酒者的心理狀態,主要是喝給別人看,尋求關注和支持,博取同情,或者是有自虐傾向。但無論哪種情況,酗酒不僅不能從根本解決心理問題,反而會因為傷身和自責,加重酗酒者的心理壓力。酒耐量不夠的,還會因為急性酒中毒而有生命危險。
▲熬夜上網 沉浸于網絡世界,逃避現實,只能令人越來越對現實生活感到疏離與不適應。而通宵熬夜,則有點自暴自棄的味道。如果精神緊張壓力過大造成失眠,應該尋正常途徑解決。有的人并非失眠,只是單純把熬夜當成一種宣泄方式,即使極度無聊,也一定要死扛至深夜身體不支才去睡覺,睡眠不足的繼發損害也是不可忽視的。
▲灰色消費 有的人喜歡用一些縱情酒色的灰色消費來宣泄心中不滿和壓抑。徐文軍說,首先,這些灰色消費本身不為法律與社會道德所允許,行為本身就會給行為人帶來壓力。其次,無論涉毒涉黃,最終都很有可能傷害身體健康,如果得了一些難以啟齒的病癥,則壓力更甚。
▲暴力宣泄 在不傷人毀物的前提下,適當地通過打鼓、打橡皮人的方式,宣泄心中壓抑的不滿是可行的。不過這種方式一定要注意“度”的問題,不能超出理性的范圍。所以,最好在心理專家的指導監控下實施。否則不僅容易傷害周圍親友,破壞自己的人際關系與自我形象,也有可能令自己養成以暴力、自毀的方式解決問題的習慣。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