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網暴:隱匿而肆虐的人性惡之花
——對粉色之殤的一點反思
簡介: 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不僅改變了很多人學習、工作、購物、社交、娛樂的方式,也促成了網民隊伍的日漸壯大。據相關部門統計發布,我國目前已經有8.3億網民。數億的網民中間難免存在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現象,而網絡暴民及網絡暴力也成為伴發的不良現象之一。因其對個體的心身摧殘之殘酷性,后果之惡劣性,影響之嚴重性,被各界人士關注,而網絡不良事件和當事人的遭遇與最終的結局也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焦點與熱點。本文僅就日前一位因網暴而最終導致抑郁自殺的粉色頭發小姐姐的真實案例,借一斑而窺之,與大家痛定思痛,分享所思所想,同時嘗試解析和探討此類現象的原因及解決思路。
(插圖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正文:這是一個殘酷而悲傷的真實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自幼失去媽媽,由爺爺撫養,雖命運多舛,卻很努力、很優秀的姑娘。她擅長朗誦、唱歌、表演、主持,多才多藝,還拿過很多獎項,通過堅持不懈的個人努力,終于收到了一所985院校研究生錄取通知書,第一時間與生病在床的爺爺分享喜悅。
因為爺爺是她最親的親人。這本該是最勵志、最感恩、最溫暖的人間真情,卻因為女孩染了粉色的頭發,并且在自己的社交網站賬號上,發了一張和病床上爺爺的合影照片,竟被網絡暴民惡意圍攻與各種羞辱,最陰損毒辣的文字鋪天蓋地而來,導致女孩無法承受而抑郁,最終放棄掙扎與自救,以自殺的方式終結了自己花朵般的生命,但即使是在她以最慘烈的方式來證明自己之后,身后仍然有不依不饒的網暴者繼續指責攻擊她,其人性之惡毒令人發指。
痛定思痛,個人認為,之所以造成此件及此類悲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來自于自身的個人原因;二是來自于外界的網暴殺傷力。以下幾點內容總結,僅代表個人所思所想,整理出來僅供大家參議。同時,歡迎大家提供自己的真知灼見共同探討。
一是:對網絡認知和準備不足:女孩的成長過程比較單純,對社會現實認識的不全面、不深刻,特別是對網絡認知程度有限,只看到鮮花與掌聲的表面光鮮亮麗,沒有認識到,還有網絡暴民以及網絡暴力現象,對網暴既沒有提前的認識,更談不上應有而充分的準備,當暴風雨來臨時,完全是被動和無法面對與接受、只能受傷害甚至抑郁崩潰的狀態。
二是:個人成長過程中的缺失。自幼失去母親,跟隨爺爺長大,從小就缺失完整的家庭和母愛,內心安全感不足,容易敏感脆弱,易受外界大環境及他人負面評論的影響,且現實社會支持度不足,身邊也沒有可以提供給她實際幫助,甚至是幫助她解決和化解受攻擊的親人朋友等支持性力量,而僅憑她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足以應對和承受來勢洶洶的網絡暴力攻擊的。
三是:缺乏有效應對的能力與方法。網絡暴力現象可以說是跟隨網絡的出現及發展走到今天的,一直存在,且在不同時期,制造了各類不良影響與事件,受害者前有喬任梁,后有劉學洲,而粉發姑娘只是其中之一。通觀此類事件,大多是當事人在受到網絡暴力后,只能被動承受傷害性,軟弱無力,沒有及時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與手段,針對網絡暴力現象,尋求相關部門有效而及時的介入與查處,以至于這些網絡暴民更加有恃無恐、變本加厲、泛濫成災,最終害人無數。
四是、應大力加強網絡法規宣導力度。相關部門應本著預防大于懲治的原則,將宣傳與教育前置化、日常化、生活化、隨時隨處可見化,提高網民基本及整體素質,加大力度宣傳網民言行規范及法規法律,應向全體網民科普到位,如被網暴時,人人應知曉向哪個部門用什么方式求助及反應問題,設置及公布舉報電話及多種聯系方式,方便大家在受到網絡暴力后,第一時間就知道如何獲得有效且有力的支持與幫助、途徑及方法,幫助受害者及時有效的拿起法律法規的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五是、應大力加強網絡安全治理力度。網絡雖然有其隱密性、虛擬性、犯罪成本幾乎為零的特征,但不應是法外之地,更不應成為暴力者的樂園、嗜血殺戮者的圍獵場。相關部門應及時重視和處理,有效的防止及盡最大努力的將網暴傷害性減輕到最小,而且要抓典型的惡性事件進行宣導,借鑒警醒,避免此類惡性事件及悲劇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創建及維護一個綠色健康的網絡環境以及網上娛樂、交友、工作、學習的凈土與樂園。
六是、應大力倡導網民的自我素質修煉。人活著都不容易,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難處,很多人在現實生活中過的不怎么如意,又沒有處理自己的壓抑及不良情緒的正常能力和方法,就會在網絡上借機發泄,借題發揮,變相宣泄,轉移憤怒,甚至一旦上網,就像被打了雞血,火力全開,肆無忌憚,口不擇言地隨意的侮辱和攻擊別人,網絡噴子就此盛產,成為一種廉價且罪惡的釋放自我的手段與惡趣味,甚至蔚然成風,無疑成為網絡暴力的流行趨勢。所以,在此呼吁,我們首先從自身做起,從我做起,從當下做起,做一個文明守法、有邊界、知分寸、懂敬畏的合格網民,為健康網絡、綠色網絡作出自己的一份點滴貢獻。
七是、應重視加強個體的自我心理建設。個人在受到網絡暴力侵犯與侵害時,應特別關注自己的心身所受的影響及傷害,及時向專業正規的心理機構尋求幫助,接受專業的心理輔導,及時化解因網絡暴力而導致及產生的恐懼悲傷、委屈憤怒、焦慮抑郁、失眠煩躁、痛苦絕望、悲觀厭世等不良情緒及狀態,幫助自己增強內在的承受力及自我調節能力,把傷害性控制在自己能夠承受與應對的程度內,從內在及心理精神層面上,避免不可挽回的心身損害與生命財產損失。
以上文字內容僅代表個人的一點反思,由感而發,僅供和大家分享與交流。同時,期待各位的不同觀點與看法,求同存異,彼此借鑒,最終希望世上再無惡之花,網上再無粉之殤。
@!articleall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