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拉姆”:知名記者為愛遠嫁卻遭家暴
個人原創
李麗
發表時間:2021-02-09 09:53:33
1277
3
4


在反抗家暴的路上,拉姆做了她能做的一切,在第一次出現家暴后,她向母親求助,她的母親多次警告前夫,之后家暴,拉姆也多次報警,最后甚至不惜失去兩個孩子的撫養權,也要離婚,但最終拉姆依然沒能逃脫死亡的結局。
同拉姆一樣的悲劇并不少見。
某女士不堪家暴,為了逃生從二樓跳下,全身9處骨折,雙下肢截癱。該女士住院期間,丈夫的父親還曾威脅其家人:如果讓兒子蹲監獄,出來就殺了她的家人。
34歲的侯女士在高速路口被前夫拽上車后失聯,后來車輛從黃河打撈上岸,其中發現女性遺體。他們的女兒說,爸爸要求復婚未果,毆打媽媽后將其強行帶走,媽媽曾呼叫稱可能沒命了。

很多受害者在遭遇家暴時,往往沒有第一時間選擇報警,例如馬金瑜。

“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他作了這樣一個實驗:起初把狗關在籠子里,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狗進行電擊,狗關在籠子里無法逃避電擊。多次實驗后,蜂音器一響,在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并且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地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這種習得性無助,出現在很多被家暴的受害者身上,在經歷無數次的家暴后,形成一種無助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無助的心理狀態下,選擇放棄反抗、選擇隱忍。

中央政法委網站官微針對馬金瑜一事發文,稱家暴不是“家務事”,全社會都應“零容忍”。
被家暴后選擇隱忍、不說的原因有很多,如何避免、幫助受害者的“習得性無助”心理,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
遭遇家暴最直接的求助途徑:
如果你正遭遇家暴,不要膽怯,勇敢尋求法律的幫助,有人會向你施以援手。
如果你正目睹家暴,不要無視,請幫助那個正在被踐踏的靈魂,不要讓ta陷入更深的泥潭。
3人已踩
4人已贊
0長程個案
50%
極高
續單率
12咨詢時
1.17
性價比
180原創文章
作者文章
婚姻出現冷暴力,請看此文!
有的婚姻表面看似平靜如水,其實暗流涌動,危機四伏。
2339
14
1
網絡環境雜亂,孩子模仿“不良行為”怎么辦?
網絡環境雜亂,孩子模仿“不良行為”怎么辦?
2392
5
0
學會拒絕,捍衛自我邊界
學會拒絕,捍衛自我邊界
2031
14
2
語音通話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