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一季度,民政部公布的婚姻大數據顯示:2019年結婚登記947.1萬對,離婚登記415.4萬對。 近十年來,結婚夫妻首次跌破千萬,離婚夫妻連續4年破四百萬,而中國的離婚率已經連續16年上漲。
民政部發布的截止2017年全國結婚率與離婚率數據
隨著時代的進一步發展,我們的視野越來越開闊,不僅看到更大的世界,對問題的看法也更通透。有一句話現在很盛行:結婚不一定是為了幸福,但離婚一定是。
案例故事一:劉女士,今年62歲,因和老公矛盾積壓已久,主動提出離婚。
劉女士講述:我們是自由戀愛認識,1980年結婚,到離婚的時候,我們已經一起走過40年了。
他是大學講師,從南方來到北京,我那時候很欣賞他的才華,能說會道,會逗我開心。我們戀愛的時候很甜蜜,在一起做了很多事情。我們就像普通人向往的幸福生活一樣,結婚生子,攢錢買房,養育孩子。
可是人是會變的,青年、中年、老年,變得不是同一個樣了,他不停的嫌棄我變胖、變丑,總是不停的指責、挑刺,各種負面評價、吹毛求疵。最后變得無話可說。我開始慢慢認識到,即使是再相愛的兩個人,也有漸行漸遠的那一天。
戀愛是浪漫的花前月下,而婚姻卻是瑣碎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劉女士與前夫在長達幾十年的婚姻中,因為平凡生活中矛盾的日積月累,最終相顧無言、無法溝通,選擇分開。
案例故事二:王女士,今年56歲,因老公酗酒選擇離婚。
王女士結婚30年,前夫是一名貨車司機,每次出車回家,都喜歡小酌兩杯,一解疲乏。隨著時間的推移,小酌變成無節制的酗酒,不工作后情況更甚,整天酒氣熏天,一喝完酒就打罵王女士。因長期過度飲酒,小腦和肝臟受損嚴重,醫生建議戒酒。為了老伴兒的健康,王女士和女兒多次相勸,誰料卻遭到前夫更為嚴重的毒打。忍無可忍之下,王女士選擇離婚,女兒也表示理解和支持。
案例故事三:徐先生、崔女士,二婚家庭,因為要照顧各自的孫子、孫女,選擇離婚。
徐先生第一任妻子因病去世,后來在公園跳廣場舞時認識了離婚三年的崔女士,二人一見如故、十分投緣,后來便結婚,打算一起做個伴。平淡美滿的日子才過了兩年,徐先生考慮到兒子工作繁忙,想去上海照顧孫子,而崔女士的女兒剛懷孕,希望崔女士可以一直在本地照顧自己。兩人因為各自要照顧家人的問題,幾經爭執未果,最終都覺得自己的兒女最重要,考慮到孩子的現實壓力和自己的情感需求,商量之后選擇放棄自己的需求,離婚各自生活。
我們常說,少年夫妻老來伴,但上面幾個故事卻讓我們看到,相愛容易相處難,相守一生是夫妻最難得實現的承諾。
也許大家會好奇,現在為什么有那么多老年人選擇離婚呢?
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1、感情基礎不牢
老年夫妻受當時結婚的大環境所限,雙方結婚時年齡偏小,或者通過介紹認識,婚前了解時間較短,雙方對彼此的性格、成長環境等都不甚了解,在婚后的相處磨合中,彼此的缺點、矛盾漸漸顯現,發現對方可能和自己不合適。
2、矛盾沖突激化
常年的夫妻生活,難免磕磕碰碰,年輕時忙著工作,不怎么有時間真正朝夕相處,退休以后或者上了年紀,慢慢離開了社會舞臺,不在每日奔波。老夫老妻每天都呆在一起,時間久了,小的問題就逐漸爆發出來。如果脾氣性格在有些相沖,不會溝通,言差語錯多了,彼此失去耐心,夫妻關系就會惡化。
3、衣食住行無憂
選擇離婚的老年人,有一部分是有退休金、養老金的,現在很多家庭都有兩套房,老人們有足夠的房子,不用擔心離婚后沒有地方居住、沒有經濟來源,可以很好的照顧自己。老年人在衣食住行方面沒有太大的壓力,兒女又十分孝順,完全有離婚的“資本”。
4、兒女理解支持
讓人欣慰的是,人們對于婚姻關系越來越坦誠,也越來越理性。子女們對于父母的婚姻不會強加干涉。比起不幸福的婚姻,看著父母天天擰巴慪氣,兒女們更愿意父母開心的過自己想要的后半生。
5、個人追求提升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追求越來越高,對于婚姻,有自己的態度。熱情地投入愛情,在愛消失殆盡后選擇體面分開,繼續探尋自己的人生。很多選擇離婚的老年人,子女都已長大獨立,工作也已退休,不再圍繞孩子、工作團團轉,老人不再有什么顧慮。
婚姻既不是一地雞毛也不是漫天的星光,而是家里的柴米油鹽和平凡相守的每一天。面對婚姻,我們應該有更通透的洞察,結婚不意味著往后的日子均是一帆風皆大歡喜,也需要雙方去理解、去包容、去面對、去調整。
終其一生,父母會老去、孩子會長大,只有伴侶會與我們共渡余下大部分人生。因此,對于我們的婚姻,更要珍惜彼此,好好接納另一半,改變我們可以改變的,接納我們不能改變的,勇敢的面對問題,積極的處理矛盾,能守不要分,實在不想過,也要深思熟慮理性處置,年齡大了經不起折騰,畢竟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一起這么久也不容易,對彼此多一份眷顧就是最大的善了。
婚戀問題,歡迎聯系我接受專業幫助,我會竭盡全力為你的幸福保駕護航。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