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潛在在抑制癥(Low Latent Inhibition,LLI或Decreased Latent Inhibition,DLI 《Biological basis forcreativity linked to mental illness》 October 1, 2003 - Creativepeople more open to stimuli from environment Psychologists from U of T andHarvard University have identified one of the biological bases of creativity
1.遺傳基因上可能對它有一定隱發要素,結合成長環境影響造就了這種罕見的幾率!往往他會給患者帶來很多誘發病癥,最長見的就是自閉癥、復雜性思考疾病、多重人格等等,看患者本身成長和環境因素等等而定。在幼兒時期不善與人交流,缺乏情感投入的人際關系,沒有知友,做事常我行我素,從而顯得怪癖;超然,孤獨,對自己和別人都難以保持熱情,往往人們眼中的老實巴交,沉迷于自己的世界。積木、繪畫等創造性的游戲是他們最愛的,往往有點天賦。對于幼兒時期來說,他們不喜歡與同齡人一起玩耍,更多愿意的是花上一天的時間擺弄幾塊簡單的積木!認為只有自己是真實存在的,其它一切都是虛假的畫面,包括親人、動物、事物、一切的一切都是圍繞真實自己虛擬存在的(培養了以后的內心自我封閉,不讓任何人或事物輕易進入)兒童時期,表現上和大眾無出入,但是自我內心封閉非常嚴重!內心開始矛盾,一些變化讓他們不斷思考卻找不到答案。這種情況會讓他們感覺相當憤怒,完全自我貶低存在價值。自我錯誤意識到自己變的非常愚笨(矛盾心理的培養,不斷心理自我譴責貶低,思想上有了嚴重負擔)步入青年時期,出現明顯差別,眼中的一切事物都和常人不同,物體的外貌形象不是他們眼中真正看到的,不喜歡表現真實的自我,多面化。在別人眼中的自己,對自己的認識等等,都是他們想表達給別人的,創造出來的虛假,多個假面中的一個(開始輕微精神分裂,多重人格)青年時期,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結交的任何一個朋友都有可能是另一個“潛在抑郁癥”患者,結果朋友之間回避一切群體活動。如果強迫他們尊奉社會行為標準,則有可能引起敵意或攻擊。他們的智商高于平均水平,單在學校里未能充分發揮學習潛力。他們特別喜歡反映暴力和超自然主題的影視情節,也許是因為在這些活動中容易使自己“消失”。分析能力超強,所以會常常覺得別人幼稚!但不喜歡表達,只關心自己關心的事物,沉迷自己的思考,一個圖釘或一條蚯蚓會給他們帶來成千上萬的問題!但是自我意識、思維創造能力、空間組合能力極度膨脹,在生理和精神上又帶來了巨大負擔!唯一的好處就是不容易受外界影響而輕易地改變自己,常人說的不易學壞(發展了一種錯誤的意識路線,思維上徹底和正常人分裂出來)。成年時期,典型的大男人主義,內心充滿矛盾,多面化,極度以自我為中心,伴有輕微精神分裂癥。自己內心的一切都是不為人知的,父母都可能不知道他們的真正內心世界,別人是完全沒有辦法知道他們腦袋中的東西。
2.眼中的不同表現為:比如平常人觀察一只螞蟻會看見什么顏色,幾只腳,在爬動等一系列外貌形象。他們眼中看到的是,螞蟻的內部構造,肌肉群,神經模網等等。還會通過空間想象,思維組合,腦信息篩選,看見它可能吃的東西,吃的動作,食物怎么樣從口中運動到內部等等。這個螞蟻被怎么樣卵化,構成由蛋白質、水等等。其實不是真的眼睛突然看到了,只是在他們眼睛在傳達給大腦的形象的同時,大腦會出現資料整理,在已有的資料認識基礎上進行分析,如果沒有已知的資料,會立刻出現多種空間思維運作,在無數的自我認知中找出其認為正確的形象進行填充。所以往往他們會去思考一些簡單的道理,為什么是正確的!為什么“我” 不叫“你”;為什么1+2就必須等于3;為什么外星生物的組成必須和地球生物的構成元素一樣;為什么人的基因只比香蕉多一組,香蕉為什么不是人,人不是香蕉(導致誘發病癥,復雜性思考疾病)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這種突如其來的龐大問題結構,隨時隨地的出現莫名的自我意識。不由自主的思考和觀察,這種全方位的開放式信息處理是完全沒有辦法接受和理解的,他們不管接觸到什么東西都會牽連無數,思考無數,這是件多么可怕痛苦的事情!所以有很多Low Latent Inhibition患者心理、生理根本無法負擔這種承重,嚴重的超常規負荷直接導致患者精神分裂,完全崩潰的不在少數,大多最后成為精神病患者。潛在抑制癥是一種心理疾病。通常人會把對自己沒有直接作用的事物封閉在思考范圍之外,而潛在抑制癥患者會深度分解思考。比如,當患者看到一條路的時候,會迅速深度想到該條路通向什么方向,或者鋪路時的情景。 由于潛在抑制癥會引發患者的一系列幻想,想象內容的縱深程度非常之大,低于平均智商或年紀偏小的患者因為無法承受這種想象程度,而引發精神分裂,但平均智商以上或成年人患者則可以控制想象內容的縱深程度,而會成為一個極富創造性的人,幾近于天才。 潛在抑制癥患者由于想象內容的龐大,以及不斷的擴張,而關心所有細小的事情,從鄰居的生活,到世界政局的變化;從藥品的化學結構,到建筑的結構。這會讓體質差一些的患者引發精神衰弱等疾病。
3.這種病癥不是完全不能康復的,必須經過藥物和心理治療,使其達到一種內心的自我開放和接受,讓他們真正解脫出來,完全治好的幾率不大高,大部分治療還是靠病者自己,一些較為堅韌的患者(高智商,意志堅定者)他們大多在計算、創造、邏輯思維能力上比常人強悍很多,但是他們會失去一些正常思考、正常生活的平衡性。(通常在某一方面的創造成就者都是低水平潛意識壓抑者,常人的潛意識壓抑能力是他們的七倍)這樣就會直接導致他失去生活樂趣!在應該害怕和驚奇的時候,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流露;看一些懸疑電影,剛開頭就知道了結尾;從一個人的外貌、語言和動作就能徹底分析到對方的精確性格、生活、習性等等;(不過這些信息分析的處理是他們潛在形成的,也就是說完全自動化,正常人則完全沒有“自動化”這種負擔)......觀察分析能力是常人無法想象的,據說艾伯特愛因斯坦、牛頓、李奧納多達芬奇,以及希特勒等等就是這種病癥的患者!
4.他們并不是常人理解的那樣怪異,他們表現的自己和常人無異,表面看上去跟常人無異甚至比常人還堅強,可是內心卻極度脆弱,大家只看到他瘋狂,天才的一面,卻無人能走近其內心,而脆弱的同時又幾乎不能同時表達感情,或者極其蒼白,內心是真的徘徊在天堂與地獄之間,這種人還會不斷的否定自己的信念,對得這種病的完美主義者來說有時會有生不如死之感,上了天堂卻俯視著地獄,下了地獄卻抬不了頭,這種達到極限的蹂躪自己的感情也給他帶來了天才的視野,這時會產生兩種人,一種是接受并且努力發揮這種能力,一種卻認為自己幾近瘋狂,會盡力抵制這種能力給他感情帶來的風暴從而反抗這種能力,有些人成功了,他們要么意志非常堅強,要么智商很高,而畢竟這兩種人是少數,因此剩下那些要么自殺,要么進精神病院,或者繼續忍受,繼續掙扎。很多人認為他們,包括患者本身都以為不需要感情這個東西,然而他們的感情卻是相當細膩,能感受到別人不能感受到的東西。他們的一切內心表達都是自己的一個反面,他們不會像常人那樣去正常流露,害怕與人對視、厭惡他人揣摩自己的內心。這也許是自我意識的保護使其不能接受太多情感的東西,但是他們自己卻明確知道這種表達是錯誤的,這又體現了患者的矛盾思想。 就像一直在生活中和人群中演戲,成功演出自己認為最強大的一面,他們悲觀,易怒,,思想壓力極大,似乎每天都走在崩潰的邊緣。他們就像一根緊繃著的細弦,堅持的時間長短隨患者自身情況而定。
二. Low Latent Inhibition其實應該翻譯成“潛在精神分裂”。抑郁一詞具有明顯的貶義,而此現象本身是中性,好與壞,如同金錢一樣取決于擁有它的人。指某些人天生就對環境刺激特別敏感,能產生更廣闊的思維,并比普通人容易在更短的時間內接收并處理更多更綜合的信息。這種病高智商得了是天才,低智商得了是精神分裂。潛在抑郁癥"患者"如果能夠控制自己的大腦,即有足夠的意志力與控制力,那么他就是天才,反之,控制不了,問題想得崩潰了,那就變成瘋子。事實上,天才與瘋子本來就界限模糊。其實“潛在抑郁癥”本身不是病,只有智商水平低的人存在此特性時才產生危險。如同電腦的中央處理器(CPU),低速CPU一旦配備了數據高速傳渠道力只會導致數據堵塞或燒毀,而計算速度高的,則可以更加廣闊深入的接收處理數據。 這類人其實是擁有一種特別的思維方式。人的思維方式大致有兩種:漸進式思維與跳躍式思維(其實還有許多思維方式,如逆向思維等)。前者是按照因果關系進行邏輯上的一步步演繹,然而得出結論。這種思維是非常適合進行策劃,尤其體現在下棋中。但由于其要求步步相扣,所以這種思維也要求有大量的實際素材,才能保證實行的可能。后者則是在有限的現實素材中,通過一定的想像,進行橫向關聯,從而拓展了思維的多維度(一般講來適合從事創意工作),進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新發現。如果說漸進式思維是一根線的話,那么跳躍式思維就是一張網。前者將現實素材由點串聯,得出終點式的結論。而后者將現實素材并聯,任何一個點都可以是原因,也可以直接通向結論。所以從這點來看,前者的邏輯嚴謹,容易讓一般人理解,但往往想不通,鉆死角。而后者因為過于跳躍,會讓常人難以理解,但是可以相對容易地全面把握事物。跳躍式思維有一種非常致命的弱點:當有限的現實素材成為發散的點時,信息的分支會朝多維方向膨脹,如果多維方向再支出細節來,那么沒有思考力與控制力的人就會被龐大的信息量所消耗。這就是所謂的潛在抑郁癥,因為常人將問題僅停留在個別點上,而且不會深究。有這種思維習慣的人不會控制,所以會出現問題。 當然,不同的人潛在分裂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潛在精神分裂問題上并不適合用二分法劃分人類,只要智商水平與信息接受處理量基本符合就是健康的。 此類人還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1.“特征關聯”能力。在看似不同的物體(事件)中發現相似點,因此會有出人意外 的類比(舉例子)。
2.“思維復制”能力。善于換位思考,善于體會他人的痛苦,因此富有同情心。總是不由自主的揣測別人的內心世界。比如迎面走來一個人,只要瞄上一眼, 便知他(她)的性格如何,此時心情如何。
3.“視覺相機”能力。將所見的復雜場景比較全面的轉換成抽象思維的記憶,并在腦 海中完美再現。任何時候腦海中都在思考問題,無法抑制.或者心中一直重復著某一段對話,某個畫面,某則無關痛癢的新聞。擅于一心兩用,比如兩個人一起看李連杰的工夫片,在最激烈的場景,潛在精神分裂者可以在專注欣賞動作時同時注意到不起眼的場景特征(而一般人則無力分散注意力),并可以準確回憶動作及全部場景細節。
4.“文字畫卷”能力。比如看《三國》,愛看書不愛看電視。因為對于這類人,文字所能提供的想象空間非常巨大,觀者可以在文字間看到復雜生動的畫面以及書中人物的思想。而電視上的內容已經基本固定了信息,無太多的想象空間。
潛在抑郁癥的病癥特點:
1.無數的幼稚問題,小事物的接觸讓你失眠
2.經常恍惚狀態,吃藥時候都是看見一系列化學方程式,或是無數物質細小顆粒粉末的構成
3.完全沒有人徹底了解你,從來表現給別人的都是自我營造的其他角色(自閉和多重人格)
4.經常感覺腦袋快要爆炸了,思維相當混亂,無數圖象,數字等等攙雜其中
5.常常會把很多責任往自己身上拉,想改變世界上的一切不公平和丑惡
6.在打字的時候看見的是鍵盤下面的連接線,線外面的絕緣材料,一塊塊的塑料的模件;看見自己打字的手指,出現上面的細胞、毛孔,下面是肌肉、血管和神經線還在慢慢蠕動,骨頭……
7.從來沒有一個異性進入過自己的心,就算別人主動喜歡自己,都會有一種排斥情緒
8.接觸的人、事物讓自己第一感覺就是相當幼稚,然后又發現自己的幼稚
如果你滿足了上面6條說明你有可能得了Low Latent Inhibition 該癥狀患者的可能職業
正面職業:藝術家,工程師,FBI,特工和間諜人員以及科學家
負面職業:殺人狂,職業精神病,世界頭號通緝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