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兩個案例想探討,先發點內容作鋪墊。 情感認知就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情感體驗。比如,你想要變得優秀,啥事都想追求完美,想要讓每個人都滿意,是因為你的情感認知是“這個世界是苛刻的”。如果情感認知改變了,就覺得世界沒那么苛刻了,就不再對自己要求那么高,不再努力追求完美,變得容易滿足,變得不再較真,更好相處了。 如果你的情感認知是“這個世界是冷漠的”,你就會拒絕依賴,變得獨立自強,害怕展現自己脆弱的一面,認為自己不再需要別人,讓別人在你面前受挫。你也會在某些時候感覺到被別人拒絕,從而繼續逃避,繼續獨立。 所以心理治療中的“認知改變行為”,指的是改變思維認知。而情感認知的改變是一個更加漫長的過程。 我覺得情感認知是我們性格的底色,是我們戴的有色眼鏡。 情感認知決定了在事件中的情感體驗,情感體驗決定了我們的感受和行為。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獲得好的情感體驗,避免糟糕的情感體驗。 如果改變了情感認知,我們就不用那么努力,也能獲得好的情感體驗了。至少糟糕的體驗會減少。 所以人人都渴望愛。只有足夠多的愛才能修改記憶,抵抗累世創傷。當自己的創傷不再被激起,就能改寫基因,讓下一代少背負。 情感認知和自我認知不太一樣。自我認知就是自我評價,它可以后天重塑。重塑自我認知,有點像正念療法。
23個擁抱
15條評論
351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