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拜讀許宜銘先生的《重塑心靈》,受益匪淺。以至想把它分享給那些在自我成長道路上苦苦掙扎、徘徊、迷茫的人,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無論你來自于什么樣的家庭和教育背景,冥冥中都會發現有一些意念在驅動自己或在限制自己,而今天我要說的就是限制我們的這些心思意念的來源與對我們人生的影響。許先生把它稱為“禁止令”。禁止令形成的原因,是小時候我們從內在發出的自然需求、欲望或感情時,卻受到父母長輩們的禁止,常常陷入一種不自由、被束縛的狀態,就在那個時刻起,禁止令開始扎根于我們幼小、單純的心靈世界,刻入腦海,牽絆我們的整個生命之中。
我們大約在三到五歲開始接受禁止令,最初是父母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而形成的,而后來又受到父母言、行以及情感的影響導致。首先我介紹禁止令之一“不要存在”。
“不要存在”一般來自孩童時期被體罰、羞辱、忽視的經歷;尤其在他人面前遭受到羞辱時,會恨不得有個地洞可以鉆下,希望自己消失。甚至有的父母曾經罵孩子說:“你干脆死了算了!養你這個沒用的東西!”父母親用冷漠、不關心的態度來對待孩子,會使你覺得自己是多余的,你的存在對父母無足輕重、絲毫感受不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寶貴和重要。于是,這個“不要存在”的禁止令就開始植入你的潛意識,扎根在你的生命中。當潛意識里有不要存在這個禁止令時,是造成那些自殺的人的罪魁禍首。通常在與他人互動中,總是覺得自己無足輕重,會覺得別人瞧不起自己,團體中,會害怕成為別人的負擔;每當做錯事情而影響他人時,內心極度自責和不安,會時時放不下這些負面情緒,這樣的人在一些重要場合習慣甘于人后。
當然,也有一些內心反動力量特別強的人,為了要抗拒這種害怕別人不重視和不愛自己的宿命或避開那種令人無法忍受的自我批判,會將自己震蕩到另一個極端而凸顯自己的重要。他們會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好的、最有價值的!”他們會處處表現出自己很行、和能干的一面,并把自己塑造成無敵金剛、好像什么事都難不倒他的樣子。很用力、很辛苦的活著,希望所有人都看到他的存在。
凡是反動力量將一個原本處在負面狀態震蕩到看似正面的狀態時,這樣的人往往會使周遭的人感到十分壓迫和不自在。其實,真正的自信與因為內在的反動而表現出的極端自信是截然不同的;一個在自然的環境中被愛、被滋潤、被尊重、被細心照顧的孩子,內在會有很高的自我價值感,他不會給周遭的人帶來壓力和不舒服,他會懂得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而不是嘩眾取寵、控制、操縱或支配別人。
親愛的朋友,當您看到這里,您是否發現自己也被這個“不要存在”的禁止令所困呢!?
如果沒有,那真要恭喜你喲!我會繼續介紹其他的禁止令,敬請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