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當中很多家長會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陷入困境,樹大自然直這句話坑害了好多家庭,耽誤了好多孩子。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想把自己的人生搞得糟糕的。我們今天先舉其中一個例子,往往有一些家長當孩子出現一些現實問題或者心理問題的時候,家長會拿孩子小時候說事,說孩子小時候學習如何好,做事如何聽話,很懂規矩,就是搞不明白為什么大了之后反而出問題了。那是因為很多家長不了解人性,不了解孩子成長的規律,孩子的成長是一部連續劇,孩子任何能力的提升都會一直為他未來的人生做鋪墊打基礎,所以家長一定要認清楚這一點,不要再說孩子過去怎么樣好,怎么樣聽話,怎么樣優秀,因為重點不在這里。如果沒有過去那些好的部分,很可能孩子的問題還會更嚴重。很多家長也會說自己已經盡心盡力了,對孩子也是非常愛護非常好的,就是不明白孩子為什么還會出問題。如果家長沒有過去那些好的部分,很可能孩子當下出現的狀況還會更糟糕,所以更加說明了一個本質問題,孩子過去的能力滿足不了日益復雜的社會化需要,過去的優秀更加代替不了現在和未來。而是要真正看到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有很多能力是沒有提升起來的,所以才會出現問題。而家長對孩子所謂的好也還是不夠的,但是很多家長都有很多認知的誤區,不僅沒有找到問題的重點,反而還認為孩子這么大了就應該具備自信、自愛、自尊、堅持、誠實等等自動具備適應社會,適應關系和解決更多復雜問題的能力。其實現實問題已經充分提醒各位家長,孩子這個問題是存在的,不要試圖去否認。所以家長要把目標定位在探索問題的本質和解決問題上,而在這個問題上面,家長有家長的問題,孩子有孩子的問題,往往很多家長會把問題推到孩子身上,而忽略了一個真正的重點。孩子的各種能力是需要家長配合才能夠穩定提升起來的。往往很多家長在不明就里的時候,大多只會停留在講道理的層面,甚至是威逼利用,到了自己無計可施的時候才會來求助,我們可以充分理解,做家長愛孩子的心,也理解家長沒有足夠的能力幫助孩子進行有效的心理建設。所以家長才一定要清楚一件事情,在遇到當下問題的時候,不僅僅是孩子需要提升,家長也是需要提升的,很多家長固然有很多現實的困境,也有很多理由。但是在做最終決定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到底是孩子的事情重要,還是其他事情重要?哪些事情是可以挽回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挽回的?敬請各位家長慎之重之。我在講親子教育課程的時候經常會問一個問題,有哪個家長在要孩子之前進行過專業培訓?講了那么多年,沒有遇到過一個家長舉手的。仔細想想會不會覺得令人擔憂?孩子是社會的新鮮血液、是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孩子是家族的傳承,是老年的依靠,世界的傳承是依靠一代又一代的優秀人才。而孩子的心理品質決定了未來世界的品質。試想一下這些年,考大學要經過十幾年的教育、工作要進行崗前培訓、職位越高對能力的要求越高、開車還要進行駕照考試。教育孩子這件事情居然不需要培訓。這難道不需要做家長的認真反思嗎?似乎是人生中最最重要的事情,可是投入卻是不夠的。我每天都在鼓勵身邊的人有時間就多閱讀一些好的心理圖書,雖然方式有很多。但是開卷有益,只要多讀相關方面的書,就可以增長家長的整體認知范圍。心理咨詢是借助咨詢師的經驗進行有針對性的能力提升,效率會更高。雖然每一個人都不同,但是人的心里活動是有規律的有程序的,人們活在這世界上,是在追求一種被愛、接納、尊重、認同等很多的價值。追求價值就是程序的一部分。孩子不會故意叛逆、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會手機游戲癡迷、沒有一個孩子愿意得心理疾病,些問題背后一定有重要的意義沒有家長認知到。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也曾經說過,人活著是為了追求快樂,逃避痛苦的。也就是說人的任何追求最后還是要滿足情緒感受的需要,所以任何情緒感受背后都有一份價值,只要這份價值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被觸動的時候,你就會有不舒服的感覺。但是如果當我們發現這個問題一直存在負面的情緒感受的時候,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直得不到解決,甚至我們開始回避和否認這個事情了。雖然有些事情不是直接的致命因素。但是相信大家都知道壓死駱駝的稻草的寓言故事,真正壓死駱駝的遠不止那最后一根。比如孩子離家出走是因為一次吵架嗎?早戀的孩子是一時沖動嗎?抑郁是因為一次被否定嗎?不是這樣的。因為我們忽略了隱患的重要性。小問題拖成了大問題,心理問題就像是感冒,即時治療很快就好,如果不能即時治療可能就變成了肺炎。然而即使生活當中很多人都會感覺到出現一些不適感,那為什么有些人卻拖成了大問題?因為每個人的信念不一樣,簡單地理解信念就是相信或者是不相信什么的認知,人們都是在為自己相信的認知服務的。同樣是一件事情的不適感,一個人相信這個問題太嚴重了,一個人相信這個事情沒有那么重要,一個人相信這件事情根本就不是事兒,那么三種人就會采取不同的行為去對待,那么這就是我們說人大腦的程序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如果一個女孩兒相信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男人無法給她帶來幸福快樂的價值,她的行為就是拒絕所有男人靠近她,那么結果也可想而知了。所以只要了解了這一點,了解了這個程序,就可以大大提升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自己心理健康的覺察能力。改善教育孩子的環境,改變和孩子的親子關系,一定是從自我反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