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1歲,《習慣性的罪惡感》 這種罪惡感,在你面對別人的要求,而你自己的感覺與情緒跑出來,有點“不想答應”的時候它就會出現。因為它的出現,又是這么真實的情緒,會讓你以為“我真的做了不好的事情”。所以,因為這個罪惡感,你覺得不答應的你根本就是個“自私的家伙”,于是,你可能就勉為其難地答應了。 一般的罪惡感,在我們做錯事時,它的出現,是提醒我們可以彌補,可以讓我們與其他人的感覺變得更好,也是維持這個社會秩序的一個重要情緒。但是,這種“習慣性的罪惡感”,它讓我們以為我們做錯事了,但實際上我們沒有。 這種罪惡感,只是我們從小到大養成的一種“習慣”。一旦我們沒有符合別人的期待,達成別人的要求,還有,重視自己感受的時候,它就會跑出來。 也就是,當我們沒有把別人的感受需求放第一位時,對于某些人而言,就很容易跑出這種“習慣性的罪惡感”,讓自己以為:自己重視自我的感受是錯的。 原本,“罪惡感”就是一種利他的情緒,因為有這個“罪惡感”,使得社會的道德秩序能夠被維持,可以說,這是一種“被教導”而形成的感受。而“習慣性的罪惡感”,是一種被教導、訓練而成的,太過利他的情緒。 這種情緒讓我們非常不舒服,而只有當我們總是以他人為主,把自己放到最小時,這種情緒才不會出現。否則,只要我們一想要重視自己的需求,甚至覺得自己是對的時候,這種罪惡感就會被立即召喚出來,像是孫悟空的緊箍咒一樣,告訴我們“你這樣不行”: 你應該要滿足別人的需求。 你應該要做到別人的期待。 你不能對不起任何人。 你應該學會自我反省,而不是責怪別人。 你一定不能拒絕別人,要讓大家喜歡你,這樣你才有價值。 類似這樣的教條,慢慢累積訓練出“習慣性的罪惡感”,讓你完全不敢違抗。一旦要違抗這種教條與情緒,就會感覺極大的焦慮,使得最后你仍屈服于別人的期待與需求。 容易陷入情緒勒索的人,時常是因為在過程中被引發了這種“習慣性的罪惡感”。有這種“習慣性的罪惡感”的人,當你被情緒勒索時,遇到以下這些情況,你可能會有這些反應: 你一方面知道對方說的并不合理,但忍不住自我懷疑,覺得“會不會我真的有錯,而我不知道”? 當別人說你“做得不夠、不好”時,這種“沒達到別人期待的感覺”,很容易召喚“習慣性的罪惡感”,讓你忍不住自我懷疑、自我檢討、自責,卻忽略了對方的行為其實更不妥當,甚至根本不尊重你。
17個擁抱
5條評論
560次閱讀

網友
沈陽有資質的心理咨詢室
2025-03-27 04:17:03
心理論壇
最新
熱門
懸賞
相關問題
我的
心理咨詢更多
傾訴熱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