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由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梅奧提出,當人們意識到自己正在被關注或觀察時,會刻意改變一些行為或者語言表達。在沒有熟人的場所,很多人可能都會不修邊幅,舉止隨意,但如果有熟悉的人或異性存在,就會更加注意形象。
孕婦效應(觀察者期待效應)
有些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我們熟悉了一個人或一個詞語或一個知識點時,ta出現(xiàn)的頻率好像會突然變高,這就是孕婦效應,但其實這是一種認知偏差。很多孕婦表示懷孕后突然發(fā)現(xiàn)大街上孕婦比之前多,不少孕婦都有類似感受,其實這是因為你的關注點和關注力的原因,給你造成了某種現(xiàn)象或者事物出現(xiàn)次數(shù)變頻繁了的認知偏差。但事實上這些現(xiàn)象或者事物的出現(xiàn)頻率一直如此,只是你之前沒有關注。
破窗效應
心理學研究上有個現(xiàn)象叫做“破窗效應”,就是說,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被人打破。一面墻如果出現(xiàn)一些涂鴉沒有清洗掉,很快墻上就會布滿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干凈的地方,人會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xiàn),人就會毫不猶豫地丟垃圾,絲毫不覺得慚愧。任何壞事,如果在開始時沒有被阻止,形成風氣后,改也改不掉,就好像河堤,一個小缺口沒有及時修補,可以崩壩,造成千萬倍損失,這是一個指數(shù)級進行的“失序”過程。
責任分散效應
有很多旁觀者時,救助的責任分散在了每個人身上,每個人都會覺得“這么多人,我沒有當出頭鳥的責任”,而只有一個人時,ta會感到沉重的救助責任,便更有可能提供幫助。所以遇到危險時,喊“救命”是沒有太大用處的,說出離你最近的那個人的特征并向TA求助,更有希望得到救助,比如大喊“穿紅黑AJ的卷發(fā)男生,求你救救我!”
鏡像效應
如果你問了一個問題,希望對方能同意你,在說的時候,微微點頭,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鏡像效應”,如果你發(fā)出積極的信號,人們更有可能贊同你。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