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病之后,我首先要的是離婚。"中國社交網站知乎上一個帖子的標題。
在世界各地,夫妻關系面臨著人類歷史上最艱難的時期。人們期待,一旦西方國家的法院全面開放,離婚率將直線上升,就像第一波COVID-19之后,中國、香港等地已經發生的那樣。
雖然美國等很多西方國家的離婚率已經達到50%左右,但預計這些數字還會進一步上升。
離婚率上升只是冰山一角。在世界各地,我們都能看到家暴案件的上升。根據聯合國的一份報告,以法國為例,自3月17日封鎖以來,家暴案件增加了30%。 在阿根廷,自3月20日封鎖以來,家庭暴力的緊急呼叫增加了25%。
這些數字揭示了世界范圍內嚴重危機的更廣泛情況。家庭制度正在各地分崩離析。目前,僅在過去12個月里,全世界遭受家庭虐待的婦女人數就達到了2.43億婦女和女孩,這是一個無法估量的數字。即使在最保守的國家,離婚率也在上升,幾乎所有國家的出生率都在下降。
毫無疑問,我們所熟知的家庭已經不再是 "人間天堂 "了,如果說曾經有過的話,這種情況在大流行下只會越來越嚴重。比如在沙特阿拉伯,報道顯示,COVID-19的封鎖使婦女揭開了丈夫的秘密婚姻,再次導致離婚請求的上升。
COVID-19的第二波會發生什么?
是時候看看那些已婚者以及同居者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了。
研究人員認為,社交距離的延續會給很多有伴侶的人帶來處理困擾的關系。在COVID-19的第一波期間,許多夫妻面臨著沖突或單純的無聊的痛苦局面,而隨著封鎖的繼續,這些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
其中一個原因是,情侶們可能因為社會壓力和社會的期望而 "被困 "在一段他們被迫進入的關系中,無論是在社會上還是在精神上。他們中的許多人直到現在還能成功地避免自己在感情中遇到的麻煩。但我們所處的特殊情況,迫使很多夫妻不得不面對彼此。夫妻需要面對他們在一起的事實,只是因為他們害怕孤獨或被污名化為單身。
另一個原因是,婚姻生活顯然不像媒體經常描述的那樣積極。研究表明,婚姻的 "蜜月效應",即人們對婚姻的美好感覺,大約能持續兩年。這當然不是幸福美滿的場景。
此外,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婚姻不順的人,即使在結婚的頭幾年,幸福感也遠不如未婚的人。根據一般社會調查的數據,約有20%的美國夫婦堅持著婚姻,雖然他們覺得婚姻并不美好。除此之外,還有約50%的人在某個階段放棄婚姻,如上所述。
面對即將到來的第二次浪潮,除了夫妻關系,還有其他選擇嗎?
雖然上面的數字描繪了一幅凄涼的家庭生活圖景,但很多人并沒有看到其他選擇。很多人認為,社會距離的繼續拉遠,對獨居者的傷害可能比誰都大。畢竟,單身人士在這種時候沒有人可以傾訴。相比之下,已婚人士身邊有家人陪伴。
然而,盡管這種說法聽起來很熟悉,但可能完全是錯誤的。出乎意料的是,很多單身人士在第一波中占據了優勢,而且這種優勢有望在第二波中繼續保持。
單身生活的另類質量主要取決于單身人士如何對待自己的單身身份。那些接受和接納自己單身身份的人,很多時候也是懂得把孤獨變成獨處,而不是寂寞。還有一些人則屬于現代社區或 "城市部落 "蓬勃發展的趨勢,他們相互交流。他們住得很近,卻又隔得很遠。這是一個由許多線和紐帶組成的安全網。
在COVID-19危機中,共同居住的生活方式已經被很多人所青睞。例如,住在新墨西哥州聯合住房社區的設計開發顧問和經濟適用房倡導者瑪麗安-迪金森(Marianne Dickinson)被引用說:"住在聯合住房社區的其中一個好處是,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舒適。"住在聯合住房里的一個好處是... 我們在這里感覺到我們可以處理事情 或者那里會有人幫助我們"
簡單地說,學會了如何對自己的處境感到高興的單身人士,在社會疏遠的時候,受到的威脅就會減少。這不僅是因為他們掌握了與自己相處的技巧,還因為他們知道如何與他人接觸,或者以此為契機發展社會支持社區。
下一波COVID-19可能是對婚姻之路與獨居之路的真正考驗。這兩種狀況都會隨著更多的壓力和社會疏離規則而發展和變化。
我們必須思考如何支持所有的生活條件,更靈活地接受和接受過去幾個月經歷困難時期的親友中可能出現的新選擇。
Elyakim Kisl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