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來簡單談一談挫折教育。希望幫助大家多一份理解和啟發(fā)。
生活中很多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內心太脆弱抗挫折能力很差,就急急忙忙帶孩子去經(jīng)歷挫折,或者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或者選擇把孩子送出國。可是這樣真的會有好的結果嗎?生活中糟糕的例子其實并不少。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家長可能不知道孩子內心還沒順利銜接的內心能力,就好像讓一個一年級的孩子適應六年級的環(huán)境。過大的挫折反而會導致孩子內心創(chuàng)傷加重。在人從小到大成長的過程當中,其實從來不缺乏挫折,是不是需要進行挫折教育?在這個觀點上我是認同的,因為孩子不可避免會遇到這些問題,在孩子不可避免遇到挫折的時候給予恰當?shù)慕逃绞剑湍軌蛲瓿蓪⒆有撵`強大的培養(yǎng)。但關鍵在哪里我們是不是要思考一下呢?但我們要思考的是在宣傳挫折教育的時候,我們是否考慮到了?如果作為家長能夠智慧的覺察到生活當中,本來就存在的那些挫折,能夠良好的利用這些挫折對孩子進行教育,幫助孩子提升心靈品質,那么這個孩子其實就可以健康成長了。因為過去那么多年,在沒有挫折教育被提出的時候,很多孩子也是可以健康成長的,不是嗎?可關鍵是如果作為家長沒有能力去覺察生活當中本身,你已經(jīng)存在著挫折,而刻意的要為孩子再制造更多挫折進行教育的時候,那會不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呢?所以我們認同挫折教育的方式,但在挫折教育的過程當中,是否要提升家長的覺察能力?這一點好像變得就至關重要了。如果家長沒有覺察能力去發(fā)現(xiàn)生活當中,本來已經(jīng)存在挫折的話,在刻意地為孩子制造挫折,那問題就會變得更復雜,很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心靈的傷害。舉例有一個家長在孩子十一二歲的時候接觸到了這樣的一門課程,但是他并不了解,其實在他過往的教育過程當中,孩子已經(jīng)存在了心里創(chuàng)傷,那么他執(zhí)意要把孩子放到一些有挫折教育意義的環(huán)境當中,比如參加軍訓,然后還美其名曰說我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在孩子的心靈成長這兩個階段沒有辦法完成和諧連接的情況下,那么軍訓這件事情就很有可能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關于教育孩子培養(yǎng)孩子心靈成長這件事情,我們常說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但首先家長一定要清楚自己家的孩子是個什么才什么地,然后再循序漸進地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這樣才能促使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靈品質。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