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讓孩子幸福,作為父母,你必須狠狠地幸福
幸福生活是一種能力,想要孩子幸福的父母們,你現在幸福嗎?
如果你不敢第一時間做出肯定的回答,那你如何教孩子幸福呢?
真的,幸福是習得的,不信,請看看下面的故事吧·····
緣•起
這段時間,我們接待了不少20歲-35歲這個年齡段喪失社會功能的求助者。他們基本表現為:生活不能自理,不出門、不工作、不交友,光打游戲,或是宅在家里睡覺。他們自己渾然不覺,父母著實著急。
其中有一例,讓我覺得印象最深刻。來求助的是一位29歲“男士”的父親。為什么這里加了“”,因為在我看來,他所有的表現還只是個“未成年的孩子”。在咨詢中,這位父親幾度哽咽,痛心疾首說自己做出了一輩子的犧牲就是為了孩子,婚姻不幸福多年堅持不離婚就是為了讓孩子不受影響,現在孩子大了,自己付出那么多卻沒有回應。雖然與孩子母親一直沒什么感情,后來有了兒子,就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供養孩子身上,為了孩子,每天早出晚歸,辛苦奔波,直到孩子大學畢業,想著孩子也長大了,能夠理解自己,便和妻子離婚各自生活。兒子一直跟著自己,照理說,應該是個不錯的開始。但事實上,兒子從一開始支持父母分離,到現在埋怨怨恨父親,已經畢業多年,29歲,不找對象,也不出去工作,整天在家打游戲無所事事,吃個飯都得父親做好端給他吃,對父親更是愛答不理,過著像“寄生蟲”一樣的日子,還很理所應當。父親托人給他找了好些工作,不是做不了就是看不上。一直拖到現在,還在家里,你能想象,這位父親為了成全兒子,自己在外面租房子,這些年通過自己的打拼給孩子買房買車,現在還要給孩子做飯,給他生活費。事事以兒子為中心,操心著他的工作,操心他找對象,擔心他成家能不能被媳婦照顧的好,甚至都想到以后兒子孩子上學的問題,所以說買房子都買的學區房。兒子從小就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學習成績不好,一直挨到高中畢業,也是父親找關系上了個專科,兒子眼高手低,對所以工作都不滿意,對父親也毫無感恩,愛答不理。
整個過程,這位父親滿口都是“我怎么才能幫助兒子”。到最后,我問他:你自己有什么打算?我想大家肯定能想到他的回應。“兒子不希望我再婚,我聽他的,不然他更麻煩,現在就想給他先找個穩定的工作,趕緊找個媳婦。”
多么無奈的父親!
聽過很多抱怨,類似于“我那個孩子都快30了,也不會洗衣服做飯,再找個什么都不會的對象,以后怎么辦?”、“我那個孩子這周把攢了一個月的衣服寄回來給我洗,洗完我再給他寄回去,他平時學習忙”、“我那孩子馬上快畢業了,我得趕緊找找關系,看看有什么工作嗎?”、“孩子都這么大了,還是操不完的心,這得到什么時候呀?”、“結完婚了,還是不讓我省心”,這樣的聲音是不是很耳熟,有多少無奈的父母,就有多少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我們為孩子安排生活中的一切,從小照顧他們吃喝,后來幫孩子選專業、選學校,幫孩子選擇朋友,找關系幫孩子找工作,甚至幫助他們介紹對象,談對象出謀劃策。但我們從來沒想過,我們這樣做的過程,是在剝奪孩子的成長機會和獨立面對世界的勇氣和能力。
和這位來訪者一樣,父母介入子女生活的程度不斷的加深,這沉甸甸的父愛,真的是對的嗎?
原本想望子成龍,結果孩子長大了卻不“成人”,這是家庭教育的悲劇。
我們發現這樣長大的孩子,沒有獨立完整的自我,就像是球場上的運動員,不斷左顧右盼,期待著父母給他們指令,給他們按部就班的安排好一切。他們自我構建不足,缺乏獨立思維,遇事軟弱無能,生存能力低下,無法適應社會,無法適應競爭。一旦離開父母,他們什么都做不好。這樣的孩子自己生活都是問題,你還指望他們有用于社會,成龍成鳳嗎?更別再指望他們來孝敬你了。
為了孩子,我們可以放棄一切,作為父母,我們可以不要自己的幸福,只為孩子好,可是,這樣長大的孩子真的能好得了嗎?
父母的犧牲換來的是自己疲憊不堪,憂心如焚,而孩子呢?
這樣的孩子往往不爭氣、不獨立、不感恩。
請父母們克制一點吧,停止你過度的關愛!為了孩子好,你需要約束自己,轉移注意力,把視角集中到自己的成長,你需要照顧好自己的幸福!因為孩子需要學習你!
對于子女的生活,太多的父母表現出過度指導、過度保護、過度介入的傾向。在孩子有機會變得堅強、得到磨練時,父母偏要橫插進來,替代孩子成長。
人生路上滿是風雨,你不可能為孩子擋一輩子的!
作為父母,請學會放手,立刻、馬上、越快越好!
你不狠心,孩子就無法成長!
想跟大家介紹一位朋友,周圍人對他的評價就是,他什么都懂。你跟他聊他的專業,他肯定沒問題,你跟他聊時事政治,聊人文,聊歷史,聊科技等等等等,不能說分析的多么透徹,至少也是頭頭是道,就連相關專業的人有時也未必如他。我們忍不住問他,“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他說:“我不想我的孩子遇到問題問我的時候,我說我不知道。難道你給他說,你去問你的老師?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我必須讓自己也在不斷成長。我一直認為,想讓孩子成長,自己必須先有幫助孩子成長的能力,父母不幸福,孩子不會幸福。”
是啊,孩子需要的是正確的父母,你都錯了的話,還談什么指導幫助孩子呢?
如果你自己不幸福,孩子怎么能從你那里學會幸福生活的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