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如何克服焦慮情緒?(一)
考前
最近來尋求幫助的高三考生明顯增多。值得關注的是,僅這兩天,我們就接待了三位成績很優秀立志考清華大學土木建筑系的孩子。眾所周知,建筑系的入學門檻相對較高,我們在替他們高興之余略微心有擔憂。
據棗莊市以往高考情況統計,每年能考上清華的學生本就沒幾個,僅在寧和就這么密集的出現志在清華的好學生,是我們太有吸引力了嗎?肯定不是。這就說明當下高三考生的整體狀態,志愿選擇等問題不得不引發了我們的憂慮。尤其當孩子說非清華不讀的時候,700分的分數線,還差一百多分的距離,兩個多月時間,真的很緊張。
諸如此類,近期前來做考前減壓咨詢的考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目標設置不合理、思維雜亂模糊、學習效率低下、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情緒波動大、睡眠紊亂等問題。因此,我們把高考減壓作為今天的專題,也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重視。
十二年寒窗苦讀,一考定終身,這讓很多考生產生焦慮情緒,甚至很多家長比考生還焦慮。怕影響孩子情緒,家長們不敢表現出。情緒得不到抒發,不僅對自身的身心健康有很大損害,處理不當更會影響孩子們后期復習進展、甚至臨考發揮。
焦慮體現
Q1高考焦慮都有哪些表現呢?
從心理學角度講,適度的焦慮是健康的,它可以提高效率,但一點沒有焦慮或者嚴重焦慮,就都會對考試產生不利影響。
一點不焦慮就沒有喚醒機體的最高興奮,發揮不了最佳狀態。
Q2
可是如果焦慮嚴重的話,就會對生活、學校造成很大的影響。表現為:生活中食欲不振、脾氣暴躁、睡眠質量差、失眠,女生還會引起月經紊亂;考試前過分擔心、煩躁不安、記憶力下降、靜不下心看書;考場上由于過度緊張出現思維混亂、大腦一片空白甚至暈厥。此外,嚴重焦慮的考生,還可能出現心慌、胸悶、氣短、頭痛等臨床表現。這些過度焦慮的表現,會給學生帶來特別大的影響。
我們如何來緩解這種焦慮呢?
1.合理分配時間
大量題型練習時,建議先按照輕重緩急進行大塊的分類,再按照先易后難的順序依次完成。這樣一是可以減低同時開展多份任務而又無法完成所帶來的壓力,二是先易后難,容易給自己信心,減少焦慮。
2.目標適度有層次
在給自己制定目標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既不盲目夸大又不妄自菲薄。太高的目標會給自己帶來沉重的壓力,也會因為失敗而無法承受。另外,特別建議按照三、四個層次設置的預期目標學校,這樣孩子適應度會提高,反而可以沒有太多壓力更加專心的學習。
3.保持情緒穩定
根據心理學成就曲線,對于最高行為測試(例如高考)而言,適當焦慮能夠有效提高成績。遇到情緒低落或者焦慮的時的壓力。當自己無法有效排解壓力,甚至對學習造成影響,可以做心理咨詢,在專業人員的疏導下,順利度過難關。
4.放松學習應試
過度緊繃的神經是無法提高學習效率的,保證充分的睡眠時間至關重要。課間也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減壓活動,建議臨近考試不要做劇烈運動,避免身體損傷貽誤考試。
5.呼吸放松調節
深呼吸法:用鼻子深深吸氣,吸氣的時候想象自己吸入的是充滿力能、像森林里一樣清新的空氣,然后緩緩呼出。做3個深呼吸,可以立刻平復情緒。
6.飲食營養保障
一是氣溫逐漸轉熱,容易變質的食物不要買,盡量不要在小販小攤上購買零食或早餐,不要經常吃冷飲。
二是考試當天早上不要吃的過飽,避免影響思考。兩場考試中間午餐很重要,要以熱量高,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各種營養素較為豐富的食物。
三是不要暴飲暴食,不是吃平時不常吃的食物,盡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7.克服考場情緒
常見的有“舌尖效應”和選擇綜合癥。
“舌尖效應”是心理學名字,指平時很熟悉的事情突然有種話到口邊卻說不出來的感覺,在情緒緊張時尤為明顯。出現舌尖效應不必緊張,暫時把這題放一邊,先做其他的,過一會再來思考這個問題,也許就會想出答案。
避免選擇綜合癥,在考試時針對一個問題,想到了好幾種答案,且覺得幾種答案都對又只能選一種時,應試者往往會陷入沉思,猶豫不決,最后瞎猜一個答案。在這種情形下,建議采納最先想到的方案,要重視直覺思維。直覺思維是以過去的體驗和知識水平為基礎產生的,故有一定的正確性,它比隨意瞎猜更有效。
高考貼士
放松自己的心態, 高考就是一場考試而已,都是我們學過的知識,只要按正常模考的感覺來面對,考出自己正常成績或者超水平發揮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