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在的自由
存在的孤單
是無法逃避的......責任
我們孤單地進入這個世界,又孤單地離開這個世界。而在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日子里,總是設法處理這樣一種存在的張力:一方面我們渴望跟他人建立關系,另一方面我們又需要認識到自己是孤單的。
我想,這是一篇富有意義的話題,在澄清存在與孤單的過程中自己也同時深刻的體悟著,我感受到了一部分的無助,同時也感受著在無助中停留下來的等待所散發出的強韌力量,雖然富有意義的議題我無法做到全面詮釋,但我想盡我所能,將它以溫暖而有力的方式分享與大家,希望我們可以接受到邀請,慢慢的正視自己在存在中的孤單。
回憶往昔,在我三歲時離開姥姥,由小姨帶去爸媽家和哥哥一起生活,我很難清楚地記起當時是如何離開的,但我依稀感受到從“從姥姥(內心中的第一母親)身邊連道別都沒有就離開的絕望”,被撕扯著,被遺棄了的我,好像連一個道別都不值得擁有的存在。
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是一個不被愛的孩子,不值得被愛的孩子,否則姥姥為什么會不和我告別呢?否則為什么媽媽會把我生下來就交給姥姥撫養,連一口母乳都沒有喝過呢?否則為什么從小他們都說我是“撿來的孩子”呢?
于是我從來都是自己睡自己吃自己玩,在家中我儼然是個“大人”,體驗著孤獨,但那個時候,我不懂什么是孤獨。我只知道,我會在沒人的時候,拿起姥姥的照片說:“姥姥,你下來呀,你下來抱抱欣欣......”
這個愿望從未實現,卻讓我再等待中學會了與自我多待一會。
不管是老師、學生、家長、還是心理困擾者,或者只是作為一個人,都必須面對這樣一些事實并與之達成和解:我們最終會死亡。
我們在關系中感到孤獨
于是我們在生活中尋找意義
我們努力去覺察自由
為自己的生活承擔責任
但生活的責任是巨大而沉重的---讓我想起了推石頭的西西弗斯。好像我們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但又只能在年輪中日復一日的煎熬,承受著存在的孤獨。
孤單與孤獨是不同的。
親密關系的破裂和動蕩讓我們體會著孤單,于是我們說:也許我有錯,但ta也有錯。我們帶著指責、逃避、我們害怕一個人面對自己絕望而挾持著愛人的傷痛。
這種絕望感,有時會讓我們感到“心累”,我們害怕、恐慌......因為孤獨是一種不被關注的生活,沒有人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回家,什么時候上床睡覺,什么時候醒來......
這種恐慌就好像當一個人獨自走在異國他鄉某個空寂無人的沙灘上我們會想“就在此時此刻,沒有人知道我在哪里。”如果一個人不被其他什么人想起,這個人是真實存在的嗎?
所以,很多人選擇維持了一種讓他們極不滿意的關系,只是因為我們渴望有這樣一個人在見證我們的生活,可以幫助我們緩解一下那種存在的孤單感。
有一個團體成員對我說:“我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是一艘孤獨的船,但是,看到鄰近的其他船上只漂移閃爍的燈光,依然會感到一種巨大的寬慰。雖然如此,我們終歸是孤單的。”這是一個不可逃避的基質,孤獨地工作和孤獨地存在。
我們所棲身的宇宙并沒有一套固定的機制可以讓我們隨心所欲的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們無法在自由中摒棄我們的責任與孤單。
既然,我們想要的自由生活沒有可以依憑的根基,
那么請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吧......
請從破壞性的習慣里解放自己......
從自我束縛里解放自己......
請讓自己真正獲得自由......
一種伴隨著巨大責任感的自由,一種深沉的、令人敬畏的自由。
存在的自由,存在的孤單,是無法逃避的。
請讓我們歡慶生活,投身生活,愛你的命運吧。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