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親密關系中,你是不是經常會有這樣的想法或行為:
總是問對方愛不愛自己或是認為對方就是自己的依靠,必須為自己負責;
希望對方去哪里都要給你報備,如果不知道他在哪里,心里就會很慌;
對方稍微對自己有些不熱情、有不同的意見或是稍有批評和否定,就認為對方不重視、不愛自己了;
兩人有矛盾時,動不動就口出“分手”或“離婚”的字眼;
委曲求全,完全以對方為中心或是不信任對方,冷漠相對;
總有一種對方可能會拋棄自己的感覺,甚至于折磨自己,要挾對方等……
以上表現泄露了你內心缺乏安全感的秘密,其實大多時候,你的感受甚至于跟當下的處境或人都毫無關系。不安全感的表現可能會使我們的伴侶在無形中疏遠我們,嚴重影響我們對親密關系的幸福感,從而形成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因此我們必須處理我們的不安全感。
安全感不足或缺乏的一些表現是:焦慮、擔心、懷疑、不信任對方、潛意識里總覺得自己不夠好,討好他人或攻擊他人等。我們對不安全的感受往往源于童年,在從小與父母或主要養育者的互動中形成了不安全的依戀關系類型,這種依戀類型一旦形成,就會逐漸變成一種內在關系模式,這種關系模式對我們最親密的關系具有極大的破壞作用。所以,我們若希望實質性的提升在親密關系中的安全感,就需要處理或改變這種內在關系模式。
如何獲得內在關系模式的改變呢?一個方式是在我們與別人的互動中,比較多幸運的遇到那些真正接納我們、尊重、相信、包容及關愛我們的人,通過與他們的交往修正關系中已有的體驗與認知,令我們的內心發生改變。這是一個被動的過程,較難實現。另一個主動且有效的方式是做自我成長方面的心理輔導,可以預期改變內在關系模式,重塑安全的依戀類型,提高內心安全感,享受幸福和諧的親密狀態。
我個人體驗過改變內在關系模式對現實親密關系的積極影響,我愿意把這些體驗分享給你,我也幫助過不少尋求提高內心安全感的求助者,幫助他們挽救了婚戀關系,重建了幸福和諧的親密狀態,我也愿意以我個人的專業能力及經驗幫助你走出類似的困境。改變自我、共建幸福,我們約起吧!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