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讀了高中,生活一下子緊張起來,也會有一些適應學校困難、學習困難,或恐懼學校的現象。本文章從心理學角度,談談高中生的學習和心理特點,并給家長提一些建議。
一、高中生學習特點
從青少年的整體心理來看,學習動力不像成人那么強,目的性和自覺性也不強。父母需要擔心,也常常有督促的責任,但要看到孩子在成長,這些只是成長中的問題。學習應該是個松弛有度的過程,總是像一繃緊了弦,就有斷的可能。過于松散,如果突然學習緊張,可能提不起精神。
有很多孩子周末喜歡上網、打游戲,每個孩子娛樂、放松方式都不同,或許經過了一周在學校的緊張學習后,這是讓他感覺輕松的一種方式。如果孩子有節制的上網,也能按時完成作業。是不是挺好的?說明他能很好的管理自己,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時間,也是對他自控能力的訓練,它能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時間,將來就能更好的在管理相對松的大學中更好發展。也許孩子處理的不好,但他會因為沒做完作業受到老師的批評,這點他并不好受,他會記住,學習和改善。這樣理解,先上網還是先做作業是不是沒那么重要,結果好最重要。家長適當的督促是可以的,但這種督促應該是正面體驗的,不應該是批評的、指責的,而是關心的、提醒的或是共情的方法,比如:“玩游戲通關會讓人聽高興、興奮的,要是我也想玩一玩。但媽媽知道,玩游戲也挺緊張的,閉閉眼,躺躺,休息一下吧。”(這樣孩子就會覺得父母理解孩子的緊張和疲勞,清楚他希望放松的愿望)(有一個案例:與家長分享,一個出租車夫妻,當認為孩子的一些觀點可能不太合適,或者行為有待商榷,他們夫妻兩個就會模擬對話,一個扮演家長,一個扮演孩子,看看怎么說孩子更容易接受。為了更好的表達想法,孩子接受,他們有時一個問題能夠模擬一個星期。當家長遇到類似的問題,可以模擬一下)
二、有關學習壓力
一般而言,高中本身、高考、學校環境、同學之間的競爭、中國的教育本身等都會對學生有很大壓力。比如:孩子有希望去的大學、孩子會跟好朋友比較,覺得自己沒有別的同學好,老師也給孩子壓力:“你得好好學習,……”。孩子在學校的壓力已經夠大了,父母要學會給孩子減壓(可以暫時放一放老師的要求,可以用點技巧讓老師也覺得滿意)。如果在家里繼續施壓的話,孩子的生活可能沒有一點放松的時候,不利于情緒的調節。家長可以提供輕松的家庭氛圍,給孩子支持和認同。如果媽媽喜歡說:“不管你怎樣,只要你健康快樂的活著,我就很滿足”,孩子就會無意識地想讓父母滿足,會常常喜滋滋的,凡事都會往好處想。(這個可以幫助孩子更自信和樂觀)父母喜歡說:“孩子,你必須好好學習”,雖然是表達關心和督促,態度上可能讓孩子感到:“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媽媽就不愛你”,學習本身就有了更多意義和壓力。
三、高中生重要的心理體驗
高中階段的孩子需要兩個重要的心理體驗:1、自我認同:覺得自己不錯,當然包括自控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2、成就感:別人,老師,家長覺得他不錯。如果這點沒有,孩子就會痛苦,想逃離現實,個別會發展成心理疾病。所以,媽媽要客觀幫助孩子客觀評價孩子的位置,也想辦法補償孩子對認同感和成就感的需要。比如體育、藝術、廚藝等方面。如果孩子自我認同好和成就感高,就會覺得自己好,可愛,就有投入學習的熱情。
說了這么多,零零散散。會有些心理學概念和理論,每個家長在使用時,還要考慮自己的情況,因為每個孩子都不同,切忌生搬硬套。如果察覺孩子的表現不那么令家長滿意,首先我們要跟孩子搞好關系,了解孩子目前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才能對癥下藥。
參考書目:《家庭成就孩子:李子勛的后現代親子課》
—————————————————————————————
以上是原創信息。
李一平 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碩士 二級心理咨詢師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