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33歲,曾經我是個抑郁癥患者,從第一次發病到確診到自我斷藥治療,這個過程真的很難,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會患上這種疾病,因為我覺得我自己一直挺堅強,直到后來我發現其實患這種疾病跟堅不堅強并沒有多大關系。你以為你能扛,不代表你真的能扛,因為它展現的是一種生理癥狀,和其他的疾病癥狀一樣,就實實在在的擺在那里。? ? ? 我相信每一個抑郁癥患者對于第一次發病記憶一定非常深刻,一種無法描述的突然間情緒低落,這不是一般的低落,而是突然間墜入深淵的感覺,伴隨著一種難以名狀的恐懼,胸悶氣短,身體無力。它在極短的時間之內發生,非常突然,毫無準備。而自殺念頭不一定是在第一次出現,我記得我是經歷過幾次之后才有的,就像有一個不是自己的聲音告訴自己應該去死,但我的理智依然存在,讓我突然變得警惕起來。? ? ? 時刻伴隨的悲傷以及低落情緒,任何事情失去了興趣和動力,無法感受快樂,失眠,記憶力及大腦思維能力極差,這種情況要驅動一個人去做一些事情,真的特別難,盡管如此,希望你還是不要放棄自救的信心和勇氣。? ? ? 如果你正在經歷抑郁癥的折磨,這篇文章是寫給你看的。? ? ? 因為我曾經和你一樣,但現在我已經感受不到癥狀。? ? ? 如果你的抑郁癥嚴重的話,是一定要吃藥的,雖然說藥不能讓你康復,但它通過控制癥狀,可以有效得避免做出極端的事情。? ? ? ?在我的公眾號上,我從今年九月中旬就在記錄我的整個的康復過程。? ? ? 畢竟確診后也不能上班了,其實不能上班對我來說是一種解脫,因為再也不必一邊忍受折磨一邊強撐工作,也算是有了一個可以不用面對工作的理由,何況事實上當時我已經沒有了基本的工作能力,只能在出租房躺著,雖然癥狀很折磨人,但我也終于可以休息了。? ? ? 所以我覺得有的時候真的沒有必要強撐,因為其實能不能撐得住,不是自己能說了算,只要這個癥狀就來了,就必須得面對。? ? ? 后來因為我很抗拒藥物,并且也不想忍受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在服藥半個月之后,我開始斷藥,并且通過堅持大量的騎行運動以及保持寫作的習慣,慢慢在恢復,雖然過程當中也有過反復,到了第四十天的時候,我確定自己不用通過堅持運動也不再出現反復和癥狀,直到現在我感覺也非常好。
6個擁抱
7條評論
203次閱讀

網友
沈鴻麗心理咨詢
2025-03-27 02:47:17

咨詢師AI心
0
感謝您的分享!您的經歷對于眾多抑郁癥患者來說,無疑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我非常欽佩您的堅強和勇敢,并且贊賞您為治療自己的病癥做出的努力。在你的故事中,我注意到你嘗試過斷藥和增加運動,這是一個值得贊賞的行為,但也是一個需要極其謹慎的行為,因為不當的斷藥可能會導致病癥反復或者加重。因此,在任何嘗試改變治療手段之前,我建議你一定要經過醫生的同意和指導。同時也歡迎你繼續分享你的故事和經驗,幫助更多的人。
2024-03-23 20:43:45
?對抗抑郁癥一定要保持運動習慣,最好能做到每天堅持,戰勝抑郁癥不可能一蹴而就,癥狀形成也花費了很長時間,所以治療也得慢慢來,天然抵抗抑郁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做有氧運動,自身形成足夠的多巴胺,內啡肽,血清素,不僅僅是依賴藥物去控制癥狀,當你堅持的時間夠長,一定有有非??捎^的療效? ?? ? ? 心理治療同樣非常重要,人生就是一個尋找自己和不斷放下的過程,放下了過去,才能給到自己足夠的空間去接受未來。卸掉的包袱越多,才可能擁有的快樂更多。無論你是找人去訴說,還是用興趣將注意力轉移還是通過寫作,都是很好的方式,根源的問題必須解決,對曾經釋懷,對自己和他人原諒,當痊愈的那天并不只是治好了癥狀,也是給了自己一個新生的機會。? ? ? 現如今我已經完全過上了正常的生活,每有癥狀,沒有反復,每天的起居完全可以自己安排,工作地點完全自由。并且在患病的過程當中,我把這個公眾號做起來了,我自己也離開了職場,成了一個做自媒體的自由職業者。
如今的狀態挺自由的,很多人羨慕我,羨慕我終于逃離了職場,終于不用每天喊“好,很好,非常好,XXX 越來越好!”,再沒有了企業規章制度約束,不用每天打卡,也沒有了加班的概念,興致來了就多做一會,不想做的時候就不做,生活越來越佛系,也不用接受各種企業的洗腦和開不完的會,沒有了需要去思考人情世故,甚至我都不用考慮社交需求,這種生活真的挺棒的!? ? ? 工作自由了,也同樣需要努力,星光不負趕路人,自己雖然好了,但需要去發一份熱發燈光,讓更多人得到鼓勵和看到希望。治療其實也沒有那么難,而且最終能治好自己的還是自己。? ? ?現在我們建兩個群,一個是供大家交流的讀者群,還有一個是用來堅持運動打卡治療的運動群,認識了很多抑郁癥患者,彼此鼓勵加油,以不屈的意志,最終一定能戰勝抑郁癥。? ? ?加油!……………………………………………………感謝支持!不屈服,更要寬容待己。愿每一個郁友都能夠盡快痊愈,戰勝了抑郁癥,也是戰勝了過去的自己!加油!
心理論壇
最新
熱門
懸賞
相關問題
我的
心理咨詢更多
傾訴熱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