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反思一個問題。 我們每一個身體健康的人,自理能力和謀生能力完全沒有問題,明明可以自給自足,為什么都想要被愛? 腦海里不斷浮現四個字——存在孤獨 搜了一下資料,孤獨有三種。 1.人際孤獨 因為與他人分離感受到的寂寞。 2.心理孤獨 人把自己的內心分割成了不同的部分,弗洛伊德說的“隔離”,現代心理學暗指任何形式的自我分裂。只要你壓制自己的欲望與情感,把“應該如此”或者“必須如此”作為自己的愿望,不相信自己的判斷,埋沒自己的能力,都可以導致心理孤獨。 3.存在孤獨 存在孤獨指的是,個體和其他生命體之間存在的無法跨越的鴻溝;個體和世界的分離。 二.我們什么時候要面對存在孤獨? 1、死亡與存在孤獨 死亡是最孤獨的人類體驗。沒有人可以消除另一個人的死亡,我們需要一個人面向死亡。 2、自由與存在孤獨 1)做自己生命主人的孤獨 意識到自己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意味著相信不在有人可以創造和保護自己。自我創造的行為本身蘊含著深刻的孤獨感。 2)“去熟悉”的孤獨 我們不僅創造了自我,而且為了掩蓋這個事實,我們用各自的方式創造了各自的世界。我們掩蓋了極度空曠和孤獨的原始世界。 那個我們熟悉的世界,熟悉的角色、價值觀、原則、規則、倫理全都不存在時,那種面對“虛無”的孤獨感。 3、成長與存在孤獨 成長意味著分離,而分離和成長的代價是孤獨。放棄與他人共生融合的狀態,意味著面對存在孤獨及其帶來的恐懼和無助感。 人類基本的任務是“關聯”的同時也能夠“分離”。人際孤獨和存在孤獨是彼此的“停靠站”。脫離人際共生狀態,把人推向存在孤獨。 三.我們用什么來抵抗存在性孤獨? 存在性孤獨帶來的不適感,我們對抗它的主要力量是“關系”,我們接納一部分,剩下的部分我們放棄單一性,進入他人的關系中。 但是沒有一種關系能消除存在性孤獨。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存在著。但是孤單感可以被共享,成熟的無所求的愛能夠彌補孤獨感帶來的痛苦。
14個擁抱
16條評論
280次閱讀

網友
asp心理咨詢系統
2025-03-27 07:38:08
真的越來越相信一個人所有與人有關聯的行為,都是因孤獨而有的不安或躁動。
愛情尤是。
不孤獨,不行動。孤獨,才行動,才激動,才躁動。
性欲和孤獨,催生了世俗和愛情。
世俗的愛情
溫馨【傾聽·陪伴】。我是因為意識到了人孤獨的本質磯研究的。沒有意識到人的孤獨的本質的人,不一定會覺得自己是孤獨的。所以我是孤獨的人,而你不一定孤獨。

網友天心【傾聽】
0
[太陽]天心傾聽:在這里為您解憂、一對一保密服務、傾聽您的心事,給您傳達愛的溫暖、呵護您的心靈。可以和我聊聊,愿我成為您信賴的傾聽者。[愛心]
2022-05-28 22:50:27
.送了一個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