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朝陽
11573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 關 注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 關 注

個人原創
為何我們總用傷害表達愛?\n\n
2025-09-19
192
0
為何我們總用傷害表達愛?
親密關系中的焦慮與逃避:為何我們總用傷害表達愛?
內心的孩子,總在尋找童年的答案
在咨詢室里,我遇到過許多因情感困擾而來的男性。他們外表成熟穩重,內心卻住著一個不安的孩子。今天分享的三個故事,或許能讓我們看到自己或身邊人的影子。
親密關系中的焦慮與逃避:為何我們總用傷害表達愛?
內心的孩子,總在尋找童年的答案
在咨詢室里,我遇到過許多因情感困擾而來的男性。他們外表成熟穩重,內心卻住著一個不安的孩子。今天分享的三個故事,或許能讓我們看到自己或身邊人的影子。
案例一:當完美主義者遭遇背叛 ??
圖片
A先生結婚20多年,生意順利,家庭美滿。大兒子上大學,小兒子上初中,妻子一直溫柔賢淑。然而近幾個月,他卻陷入極度痛苦——妻子帶著兒子離開,與前男友重逢。
A先生無法停止想象妻子與前男友的種種接觸,天天吃不好睡不好,反復質疑追問,讓妻子痛苦不堪,婚姻瀕臨破裂。
心理學解讀:??
A先生有完美主義傾向和一定強迫特質。他成長于三兄弟家庭,哥哥和弟弟都比他“成功”,唯有他因“弱”得到父親更多關注。這種童年經歷形成了他“通過弱勢獲得關愛”的行為模式。
當生意隨大環境變差,他再次體驗到自己“變差了”的恐懼。潛意識中,他的強迫性追問和離婚威脅,其實是在呼喊:“不要離開我,我需要你!” 這種看似破壞性的行為,實際上是為了緩解中年危機和死亡焦慮,重新獲得關注的方式。
圖片
A先生結婚20多年,生意順利,家庭美滿。大兒子上大學,小兒子上初中,妻子一直溫柔賢淑。然而近幾個月,他卻陷入極度痛苦——妻子帶著兒子離開,與前男友重逢。
A先生無法停止想象妻子與前男友的種種接觸,天天吃不好睡不好,反復質疑追問,讓妻子痛苦不堪,婚姻瀕臨破裂。
心理學解讀:??
A先生有完美主義傾向和一定強迫特質。他成長于三兄弟家庭,哥哥和弟弟都比他“成功”,唯有他因“弱”得到父親更多關注。這種童年經歷形成了他“通過弱勢獲得關愛”的行為模式。
當生意隨大環境變差,他再次體驗到自己“變差了”的恐懼。潛意識中,他的強迫性追問和離婚威脅,其實是在呼喊:“不要離開我,我需要你!” 這種看似破壞性的行為,實際上是為了緩解中年危機和死亡焦慮,重新獲得關注的方式。
案例二:控制與依賴的七年之癢 ??
圖片
B先生與女友相戀七年,關系一直保持著小年輕般的熱度。但他有個模式:一遇到矛盾就拉黑刪除,然后等待女友求和原諒。
最近,他因女友職場應酬與異性共處一室而強烈不安,再次鬧到要分手的地步。B先生幾乎沒有業余愛好,女友構成了他生活的90%。他希望女友做賢妻良母,永遠聽話,但女友隨著成長需要更多社交和事業空間。
心理學解讀:??
B先生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偏執和控制傾向。他將女友視為自我的延伸而非獨立個體,這種“全有或全無”的思維模式(要么完全控制,完全切斷)暴露了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
七年是親密關系的重要節點,即使婚姻也會面臨“七年之癢”。B先生的行為表面上是因為嫉妒和懷疑,實質上是害怕失去那個構建自我價值的人。當女友開始發展獨立自我,他的世界便開始崩塌。
圖片
B先生與女友相戀七年,關系一直保持著小年輕般的熱度。但他有個模式:一遇到矛盾就拉黑刪除,然后等待女友求和原諒。
最近,他因女友職場應酬與異性共處一室而強烈不安,再次鬧到要分手的地步。B先生幾乎沒有業余愛好,女友構成了他生活的90%。他希望女友做賢妻良母,永遠聽話,但女友隨著成長需要更多社交和事業空間。
心理學解讀:??
B先生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偏執和控制傾向。他將女友視為自我的延伸而非獨立個體,這種“全有或全無”的思維模式(要么完全控制,完全切斷)暴露了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
七年是親密關系的重要節點,即使婚姻也會面臨“七年之癢”。B先生的行為表面上是因為嫉妒和懷疑,實質上是害怕失去那個構建自我價值的人。當女友開始發展獨立自我,他的世界便開始崩塌。
案例三:婚外情中的自戀創傷 ??
圖片
C先生經歷了一段一年的婚外心動。女方無話不說的分享和性誘惑讓他心猿意馬,但他最終選擇了一次次拉黑刪除,在認識一周年時徹底斷聯。
有趣的是,真正讓他困擾的不是失去這段關系,而是對方沒有如預期般哭鬧糾纏。他感覺自己渺小脆弱,自戀受損。
心理學解讀:??
C先生的成長地圖中充滿被親人忽視和拋棄的經歷。他一次次拉黑刪除的行為,潛意識中是在測試對方是否會在被拋棄后依然重視自己,以驗證自我價值。
當對方沒有按照他內心的劇本演出時,童年的被忽視感再次被激活:“我到底值不值得被關注和愛?”因為他愛的卑微,所以選擇果斷離去;因為愛的脆弱,所以反復懷疑和糾纏。
圖片
C先生經歷了一段一年的婚外心動。女方無話不說的分享和性誘惑讓他心猿意馬,但他最終選擇了一次次拉黑刪除,在認識一周年時徹底斷聯。
有趣的是,真正讓他困擾的不是失去這段關系,而是對方沒有如預期般哭鬧糾纏。他感覺自己渺小脆弱,自戀受損。
心理學解讀:??
C先生的成長地圖中充滿被親人忽視和拋棄的經歷。他一次次拉黑刪除的行為,潛意識中是在測試對方是否會在被拋棄后依然重視自己,以驗證自我價值。
當對方沒有按照他內心的劇本演出時,童年的被忽視感再次被激活:“我到底值不值得被關注和愛?”因為他愛的卑微,所以選擇果斷離去;因為愛的脆弱,所以反復懷疑和糾纏。
心理分析:共同的情感模式 ??
三位男士表面上情況各異,但共享著相似的情感模式:
用疏離表達渴望:都以“推開”對方的方式來測試愛的存在
低自我價值感:自我價值過度依賴他人的反應和關注
童年創傷的重演:都在重復童年時期的關鍵情感模式
三位男士表面上情況各異,但共享著相似的情感模式:
用疏離表達渴望:都以“推開”對方的方式來測試愛的存在
低自我價值感:自我價值過度依賴他人的反應和關注
童年創傷的重演:都在重復童年時期的關鍵情感模式
走出困境:從認識到療愈 ??
對于男性朋友們:
接納脆弱才是真正的強大。我們內心都有一個孩子,需要被看見、被接納。當你再次感到焦慮和沖動時:
· 暫停一下,問自己:“我此刻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 學習用直接的方式表達需要,而不是通過測試和游戲
· 建立多元的自我價值來源(工作、愛好、社交圈)
· 考慮尋求專業幫助,處理童年未愈合的創傷
對于女性朋友們:
理解行為背后的情感需要。當你遇到伴侶類似行為時:
· 看到攻擊背后的求助:許多傷害性行為其實是笨拙的求助信號
· 設立邊界但不拒絕情感:可以拒絕不合理行為,但不拒絕情感需求
· 鼓勵直接表達:當伴侶用健康方式表達情感時,給予積極回應
· 照顧好自己:你不是任何人的救世主,也需要保護自己的情感健康
對于男性朋友們:
接納脆弱才是真正的強大。我們內心都有一個孩子,需要被看見、被接納。當你再次感到焦慮和沖動時:
· 暫停一下,問自己:“我此刻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 學習用直接的方式表達需要,而不是通過測試和游戲
· 建立多元的自我價值來源(工作、愛好、社交圈)
· 考慮尋求專業幫助,處理童年未愈合的創傷
對于女性朋友們:
理解行為背后的情感需要。當你遇到伴侶類似行為時:
· 看到攻擊背后的求助:許多傷害性行為其實是笨拙的求助信號
· 設立邊界但不拒絕情感:可以拒絕不合理行為,但不拒絕情感需求
· 鼓勵直接表達:當伴侶用健康方式表達情感時,給予積極回應
· 照顧好自己:你不是任何人的救世主,也需要保護自己的情感健康
寫在最后 ??
圖片
愛不是彼此折磨,而是共同成長。當我們學會識別自己與伴侶行為背后的真實需求,便能打破舊有的不良模式,建立真正親密的連接。
每個人的內心都藏著一位需要被愛的孩子,唯有擁抱他的不安,才能成為真正的成年人。親密關系中的危機,往往是療愈舊傷、重寫人生劇本的寶貴機會。
無論你現在處于什么狀態,請記住:尋求幫助不是軟弱,而是走向真正堅強的第一步。
本文基于真實案例改編,細節已做隱私處理。如果您正經歷類似困擾,建議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圖片
愛不是彼此折磨,而是共同成長。當我們學會識別自己與伴侶行為背后的真實需求,便能打破舊有的不良模式,建立真正親密的連接。
每個人的內心都藏著一位需要被愛的孩子,唯有擁抱他的不安,才能成為真正的成年人。親密關系中的危機,往往是療愈舊傷、重寫人生劇本的寶貴機會。
無論你現在處于什么狀態,請記住:尋求幫助不是軟弱,而是走向真正堅強的第一步。
本文基于真實案例改編,細節已做隱私處理。如果您正經歷類似困擾,建議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1人已踩
0人已贊
專欄文章更多
你知道嗎?談戀愛,原來是一場“人格修行”\n\n
文章探討了戀愛如何作為人格修行的鏡子,揭

在波動中錨定自我:致每一位追尋內心平靜的你\n\n
這篇文章探討了如何在生活波動中通過古老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