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關于男人的癡情追求---三角戀
男性有天生的“攻擊性”和“擴張欲”,他們熱衷于通過競爭才能獲得的東西。感情也不例外,莫把“競爭興奮”看成是愛得死心塌地。有一種愛情,越是得不到,就越想得到。
這樣的愛情看上去是一片癡情,實際上卻隱含著一種心理動機——競爭興奮。這幾乎是所有三角戀都隱含著的“陷阱門”
愛情領域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并不聰明,卻很刺激。你愛的人愛別人,這樣的感情概率在人群中很高,但真正會形成三角戀的卻不多,因為很多人不喜歡競爭——既然不屬于我,就放棄好了。但也有一部分人,雖然痛苦,卻也在痛苦中暗暗獲得刺激感,越是有人爭,越是要追。
2、關于錯把吸引力當成愛情
情不自禁就對那個人產生了好感,他身上散發出不可言喻的吸引力。深深地癡迷,深深地單戀,其實我們只是在愛自己。
“鐘情錯覺”,它是一種與“愛上別人”感覺相似的錯覺,突然被一個人的“光環”吸引,覺得對方超級完美,于是會向他投注汩汩的濃情。特別當我們對自己不滿意時,這種被吸引的感覺就會越強烈,很容易對優秀的、成功的人有好感。
可實際上,這種好感是對自己的一種補充,用別人的優點來填補自己的不完整,并不是愛情,它更像是一種偶像崇拜。
只喜歡一個人的優點,沒有看到他的缺點,這種認識是不完整的。出于不完整的認識,這樣的感情也是不成熟的,頂多只能算是吸引。愛情始于吸引,但,戀愛卻是始于關系。
戀愛需要彼此充分了解,不僅僅了解那些優點,還要接納他的缺點。甚至,要了解在哪些情況下,這個人的優點也會變成缺點。
3、關于愛情要有共同語言
許多人認為婚姻最理想的模式,就一定是雙方有共同語言的那種,自然,有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一兩次會顯得投機,這就會給人一種誤解,以為有共同語言的人相處一輩子都會如此。而事實上,最有共同語言的男女,長期呆在一起,可能使生活接觸面變窄,特別是那種同行,上班下班,都談一類話題,此不覺得太無聊?
所以說,共同語言也會因環境的變化,愛好興趣的轉移,而變得無趣,甚至無聊。有共同語言的男女似乎做朋友更好一些,但要成為夫妻,有時會因太了解,而缺乏相互欣賞的基礎。而事實上,互補型的感情更容易帶來相互欣賞,會更有順暢的溝通。特別是性格上的相合或相補,比興趣愛好上的共同語言更重要,更能相互保持一種吸引。因為交流和理解是一種習慣,更多地來源于男女個性的相融相合。
4、關于戀愛關系中的拯救情結
拯救情結讓我們誤把憐愛當“戀愛”,一點也不慈悲。你不是誰的救世主,愛Ta,不是去拯救Ta而是要接納Ta。
有一個詞叫“心生憐愛”,有的時候可憐是一種吸引力,而同情也會被當成一種愛。我們都會忍不住去保護那些比我們弱小的事物,比如當街乞討的小孩兒、寒風里的小野貓……這種“拯救情結”體現了人性的善良。但在愛情中,這種情結卻并不都起積極作用。
用拯救別人來證明自己愛的能力,是自私的。因為對方不需要被拯救,更不喜歡被別人改變。“拯救情結”雖然是善意的動機,卻也可以成為一把刀,正好插中對方的自尊心。
太想拯救,有的時候你會搞不清楚自己是因為愛情,還是出于一種控制欲、征服欲,就是想要把對方變得像自己期待的那個樣子,在這個過程中,會下意識地忽略了對方的自尊。畢竟A拯救B,肯定是建立在A比B有力量,A比B站得更高的基礎上,你是天使,他是凡人,拯救才能實現。但誰允許你用自己的標準去比較?誰又同意你擅自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去同情和施舍?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掙扎”,都要對自己負責,誰也不是誰的天使。過得好與不好,冷暖自知,并不需要別人來拯救,你不是天使,愛情不是同情,拯救不是慈悲,接納才是真愛。
5、關于愛情受挫便失去信心
真愛不是隨便就能找到的,兩性相悅卻會是男女相識之初都可以產生的感覺,有些女人會把喜歡當作愛情,包括對男人的外表或是細節上的東西,但結婚過后,隨著時間的改變,環境的變化,男女之間的感情并沒有得到深化,經歷了新鮮的兩性體驗過去,所有的一切都開始陷入生活的瑣碎和繁復,逐漸變得讓人生厭起來。
某些女人本以為找到了真愛,因為她們如意地嫁給了想嫁之人,但結果卻大出她們的意料,感情失意、希望破滅讓她們嘗到了挫敗的滋味。于是,她并不愿承認自己的錯誤,而寧愿拿世上本無真愛來捍衛靈魂中最后一點虛榮,實際上是一種自欺欺人。畢竟這世界上并不缺少幸福的伴侶。
6、關于戀愛關系中的強迫性重復(失戀后迅速尋找下一個)
新戀情治不好舊情傷,桃花朵朵開也容易變爛,在哪里摔倒未必就要在哪里爬起,給自己和愛情一個“調整期”。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強迫性重復”的情結,因為我們都希望自己在哪摔倒就在哪爬起來,總以為自己吃一塹長一智,重來一遍就會成功。
這種“重復”的情結,深深地植入我們的潛意識,讓我們情不自禁地重復那些讓自己痛苦的失敗。有的人反反復復地考學,有的人沒完沒了地跳槽,有些人接二連三地陷入三角戀……本來,“哪壺不開提哪壺”是一種可愛的執著,但執著得太久卻不懂總結失敗原因,就會變成偏執的情結,不可愛,還有害。
桃花朵朵開,最容易變爛,因為你內心的營養無法供給連續綻放的“燦爛”。合理的戀愛“時間表”最好是上一段感情分開后至少三個月至一年,不要開啟新的戀情,給自己一個“調整期”。戀愛的時間越久,感情越深,這個“調整期”也就越長。
7關于——付出是一種情感挾持
為對方付出太多好比是一種感情挾持,感情債越積越多,有一天他承受不了只能逃。
兩個人談戀愛,就像兩個裝了水的紙杯,你倒給我點,我倒給你點——是相互滋潤的游戲。如果你把自己杯里的水都倒給對方,他那杯裝滿了,你這杯卻空了,再沒得可倒,你們的游戲也就宣告結束。
一個人的自我犧牲,對另一個人并不是好事,有時候那看起來更像是一種“情感挾持”。他什么都沒付出,而你做盡一切,讓他欠你的“情感債”,要用今后漫長的感情來償還,這是不是一種很大的壓力呢?
對于自我犧牲者來說,做得越多,也是對自己越多的傷害。拼了命地愛對方,連自己的人生都壓上,怎么肯輕易輸了這場賭局?付出了越多,就越想得到。
愛情有時候做得越多,消失得越早,越是不顧一切地投入,越是為對方做盡一切,越是要面臨終結——因為在這樣的愛情里,愛的人失去了自我。沒有了自我,為對方改變,全心配合對方的需要,成為附屬品。你自己消失了,愛自己的理由便消失了,緊跟著,別人愛你的理由也就消失了。
愛情有時候做得越多,消失得越早,越是不顧一切地投入,越是為對方做盡一切,越是要面臨終結——因為在這樣的愛情里,愛的人失去了自我。沒有了自我,為對方改變,全心配合對方的需要,成為附屬品。你自己消失了,愛自己的理由便消失了,緊跟著,別人愛你的理由也就消失了。
8、關于愛情的道德在情感至上主義者眼中,愛情可以超越地域、人種等的界限,甚至可以超越性別、物種,并且以愛來忽略道德上的缺陷以至罪惡。但事實上,愛情超越了道德的約束,與其說是愛情,還不如說是私欲。無論愛情是怎樣的一張“遮羞布”,但適度傳統的愛情才會有好的歸宿,否則,只會是事與愿違。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更多的災難。所謂的另類愛情,只會得到短暫的快感以及另類的悲傷結局。
9、關于如何獲得安全感
把自己偽裝成一只刺猬,能更好地對抗生活中的磨難,但同時也讓愛人和親人無法靠近,其實你柔軟的心,也渴望被關愛。
越敢于承認自己弱小,承認自己是容易被傷害的人,越容易獲得安全感,因為他們可以把自己心中的安全放在相信的人身上;反之,越是強勢得讓人感覺不到需要保護,越是離安全很遙遠。所以,其實強勢的人,才是最最脆弱的不安者。
我們和愛人之間,是靠彼此交付安全感,才能緊緊愛在一起的。安全感的交付是一種信任的表達,而信任是愛到深處的表現,把安全感托付給別人,對愛人示弱,等于對他說“我愛你”。
安全感始于示弱,示弱讓我們真正地向他人開放自己,向周圍的人伸出信任的求助之后,讓我們真正能直面自己的需要,并理解他人的需要,讓我們真正擁有彼此。拿出一點勇氣來坦誠自己的弱小,告訴你的愛人“我真的很需要你給我的安全感”!學會對愛人示弱,你才能獲得安全的愛情
從生理上看,女人成熟得早,也衰老得快,而男人卻不一樣,這時候男人的內心會開始作出比較,覺得自己的伴侶老了。這一點對于女人而言,潛伏的危機非常大,因為男人都是注重視覺的。女人的情感,往往是一條發展的線,25歲時可能喜歡30歲的異性,30歲時可能喜歡35歲的異性;但是男人不一樣,他們的興趣點不太會改變,在28歲的時候喜歡20多歲的異性,38歲的時候喜歡20多歲的,48歲的時候還是喜歡20多歲的,58、68歲時仍然還是
所以,跨越年齡去相愛是容易的,但跨越年齡去相守卻是難的;跨越年齡沒問題,承受差異卻有問題。因此,在跨齡的好感剛剛發生時,我們就要懂得根據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來選擇感情。
男人能感受到來自女人的溫暖或者說男人會對女人產生依賴,這樣類似的感情并不一定就是愛情。親情和友情一樣也會包含想念、依賴和眷戀。
10、關于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在男女相處上,也會有這種情況。也就是什么樣的女人,交往的圈子都是無意識通過了過濾的,所以,什么樣品味的女人,結識相好的男人的品味也大致不差。女人一旦在自己的圈子中選擇了某男人,受到傷害后,再選擇的男人往往有許多相似之處。這一方面說明了交際圈的過濾作用,另一方面說明女人的欣賞趣味的相對穩定性。因而,某些女人在感情上經常會犯相似的錯誤,這就會讓她們覺得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而事實上,不同品味的好男人壓根兒就進入不了她的視野,這能怪誰呢?不相信愛情的人,不相信有好男人的女人,這種觀念會妨礙她們在男女接觸中投入真感情,事實上,愛是真心換來的,不是他人簡單施舍的,愛更是一種能力,需要自我素養的提高。說男人沒一個好東西的女人,其實是自我心理沮喪的一種外在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