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現在網絡心理咨詢的盛行。這種方式的確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便捷,但也讓來訪者很難去鑒定是不是得到了真正的心理咨詢的幫助,所以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心理咨詢,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慎重選擇咨詢師需要了解的知識。內容有點長,希望你耐心看下去。
我不能說心理咨詢是什么,這是一個實在難以回答的問題,那么可能來說一下什么不是心理咨詢會比較讓你清楚和明白.接下來以人們對心理咨詢的誤解和誤會來間接說明什么是心理咨詢.
一、“有病”的人才會去心理咨詢?
提及心理咨詢這個詞語,很多人立刻會把它與“精神病”、“心理變態”等字眼聯系起來,認為只有那些有嚴重心理障礙的患者或者是精神病人才會去咨詢。正是由于這種看法,許多人常常在心理咨詢室的門口徘徊,始終沒有勇氣踏進去,怕讓別人知道自己去做咨詢,說自己心理有毛病。其實在發達國家,去做心理咨詢往往會被視為一種追求高質量生活的行為。
什么樣的人要心理咨詢呢?第一種是健康人群。健康人群會面對許多家庭、擇業、求學、社會適應等問題,他們會期待做出理想的選擇,順利地度過人生的各個階段,求得自身能力的最大發揮和尋求生活的良好質量。心理咨詢師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提供中肯的發展咨詢,給出相應的幫助,促進其人格的全面發展。
第二種是存在心理問題的人。人在生活中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常常會遭遇種種挫折,陷入種種困境,有時僅僅依靠自身的調節和家人、朋友的開導勸慰還是難以排解。而心理咨詢可以幫助那些心理正常但又存在某種心理負擔的人,解決其在學習、工作、生活、人際交往以及疾病和康復等方面的心理不適應。減輕他們內心世界出現的矛盾,增強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在認識、情感、態度和行為方面有所變化,學會發掘自身的潛能,去更好適應環境,完善自我。
二、心理咨詢師是算命的? 心理咨詢師會讀心術?
兩個久未謀面的老同學不期而遇,其中一個知道對方是心理咨詢師,就讓他算一算自己現在心中想些什么。其實許多來詢者也有類似的心態。他們不愿或羞于把自己的內心活動吐露出來,在他們看來,反正你是心理咨詢師,簡單說幾句,你應該能猜出我心中想些什么,要不你就沒水平。可心理咨詢師并不是算命先生,他也沒有什么特異功能,能看穿人的內心世界,他只是應用心理學現象及規律,對咨詢者提供的足夠信息(病史)進行合理分析,再進行認知認知和行為、心理治療。詳盡地提供病史,才能幫助醫患雙方共同找到疾病的癥結,才能保證醫生作出正確的診斷,否則治療就會南轅北轍。
三、心理咨詢等就是做思想工作?
咨詢者中另一個極端的認識,是認為心理咨詢沒多大用處,無非是講大道理。因而忽視或未意識到情緒問題是需要治療的疾病。
也有些咨詢師,認為讀了一些成功學或者心理學方面的書,就可以出來做心理咨詢.自己明白很多的道理,可以給到人啟發就是可以做心理咨詢了.心理咨詢是一把雙韌劍,有可能有治療的效果,也有可能會造成更深層次的傷害,所以來訪者再選擇咨詢師的時候,自己要先考察一下的,至少看一下人家的留言咨詢記錄,有沒有認證,然后最好有沒有收費咨詢的有關記錄等等,這是一種對自己的保護.
一女孩因性強迫觀念痛苦異常來就診,家人反對并干涉:你就是想不開,想開點就是了,也不讓患者服藥。病人得不到家人的理解支持,內心絕望,從而影響到治療的連續性和效果。其實,心理咨詢作為一門學科,有著嚴謹的診療程序,它們可有交叉,但不能等同。
思想工作者是說服對方服從、遵循社會的意識形態、道德標準、社會規范及集體意志。心理咨詢則是運用咨詢技巧、心理分析等手段尋找心理障礙的癥結,予以診斷治療。
心理咨詢師持客觀、中立的態度,而不是對來詢者進行批評、教育。這需要咨訪雙方共同努力去戰勝疾病。還有一些嚴重的心理疾病是在腦內一些生化物質改變的基礎上發病,單純心理疏導是很難達到治療效果的,需要結合藥物治療,如治療內源性抑郁癥癥,決不是思想工作能取代的。
四、心理咨詢就是聊天嗎?
談話是心理詢的主要形式。并不是一般意義的聊天。心理咨詢的談話可以分為以診斷求助求者心理問題為目的攝入性談話,和以糾正求助求者錯誤認知認觀念為目的的咨詢性談話。它和漫無目的的聊天有本質的不同。除了談話以外,心理咨詢還有其他方法和手段比如心理測驗、沙盤游戲、積極想像、意像對話、音樂干預、繪畫干預、角色扮演、團體治療活動等形式。在這里就不一一來說明這些方式是什么的,如果你想對他們有更多的了解,可以去網上查尋想關的信息.
五、心理咨詢是萬能鎖?
對心理咨詢抱有過高期望 許多來詢者把心理咨詢神化,好像心理咨詢師應無所不會、無所不能,好似一個開鎖匠,什么樣的“心結”一下都能打開,常常來診一兩次,沒有達到所希求的“晴空萬里”的心境,便沒了下文。其實心理咨詢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心理干預是一種很艱辛、漫長的治療過程,心理疾病常與咨詢者的個性有很大的關聯,就像一座冰山,積封已久,沒有強烈的求助、改變愿望,沒有恒久的決心與之抗衡,是難以冰雪消融的,所以來咨詢時應該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六、心理咨詢就是給你提建議?
心理咨詢工作的基本理念是“助人自助”。通過心理咨詢過程,糾正求助者錯誤地認識觀念和提高求助者的認識能力,透過求助者自身認識和觀念的改變來協助求助者解決問題。
心理咨詢工作者的一個信條是“每個人都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 求助者的問題只有求助者有能力、有資源來解決,而求助者的能力和資源只有求助者自己最了解,因此解決問題的方法主要靠求助者自己發現。心理咨詢的目標并不是給求助者提建議,而是讓求助者看到自己的問題,認識到自己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咨詢師的任務是引導求助者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特別是現在網絡咨詢師繁雜,并不是每個網絡咨詢師都得到過良好的系統的心理學理論的學習和專業技術的學習,當來訪者提出,你說怎么辦,要怎么才好,可能訓練有素的心理咨詢師是不太會直面這個問題,或直接上當來給來訪者想各種辦法和建議。那就更不能說現在的包挽回,戀愛指導,真正的婚戀咨詢是在與來訪者一起探討他或她自己面臨的處境,讓來訪者自己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然后讓來訪者自己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最隨心的選擇。
七、心理問題不要緊?
心理問題的治療不如生理疾病那樣迫在眉睫。生理疾病由于有比較明顯的癥狀使得患者無法或者不愿意忍受,從而產生強烈的求治動機。
心理疾病則由于沒有那么明顯而急迫的癥狀表現,往往患者會因為各種原因而拖延治療。其實心理問題對患者生活、工作和家庭的影響大大地超過生理疾病的影響,嚴重的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比如一個具有抑郁個性的丈夫可能導致夫妻關系不和睦、工作中同事關系不好、工作效率低,凡是和他有關的人都可能受到他的心理問題的影響。而如果丈夫生病住院,則夫妻關系、同事關系等方面不會受到影響。
顯而易見,心理問題比生理問題更應該受到重視。
八、搞心理咨詢的人都是心理有問題的人?
從事心理咨詢職業的動機比較多樣。有的人的確因為過去曾經罹患心理疾病,對心理疾病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深有體會,從而立志從事心理咨詢;有的人因為給與他人幫助而感到快樂,喜歡助人的職業,選擇作心理咨詢師;也有的人因為看到心理咨詢行業有發展前途而從事心理咨詢行業。
心理咨詢師作為一個人不可能完全沒有自己的心理問題,他們有心理問題也會尋求更高水平的心理咨詢督導的指導。不管怎樣,作為職業要求,心理咨詢師不會因為自己的問題影響心理咨詢工作的開展。
九、心理咨詢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快樂?
有的求助者認為心理咨詢就是使人開心,就要使人快樂。這只說對了一半,因為成功的心理咨詢確實可以使人減輕壓力、解脫不良情緒的困擾,從而使求助者生活得更加輕松、自信。
但心理咨詢的最終目標是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更加完善自我。在這個過程中,咨詢師要促進求助者自我成長,就要消除求助者已經習慣化的、錯誤的觀念和行為模式,建立起新的、有效的觀念和行為模式,而這一過程必然伴隨著求助者的痛苦體驗。求助者只有經歷痛苦的磨礪,才能獲得心靈的成長。
十、心理咨詢是免費的嗎?
心理咨詢是助人的事情,是為了幫助人們解除心靈的痛苦,是做善事,而且沒有多大的成本,所以不少人認為應該是不收費的。
現代人盡管理論上知道時間和知識是有價值的,但由于這些是無形的東西,加上內心深處傳統思想影響,許多人需要心理咨詢,但是卻不愿付費。國外心理咨詢是非常昂貴的消費,我國的收費卻很低廉,以至許多心理咨詢師不能以此為生,成為影響我國的心理衛生事業發展的原因之一。
有些心理咨詢的免費(或低收費)是政府或單位的暗補維持,而且多為一次性、低層次的服務,有些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文件要求。
那對于心理咨詢為什么要收費,我在我的專欄內有一文章寫的非常清楚明白,如果你想對些有更多的了解,那請你看一下我的文章《愛心心理咨詢室里的咨詢又為什么要收費》和《愛心心理咨詢工作室為什么要確定付費到賬戶上才開始咨詢》
收費標準見網站的個人介紹后半部分。
愛是醫治一切的力量
愛心心理咨詢工作室:趙燕青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