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基于「內心現實」的改變,核心是對于心理世界的探索。
2.關于創傷治療:發生的事件無法回頭,但是事件導致的內心體驗可以改變。
[向右R]修通三部曲:
1.體會和共情潛意識感受
精神分析探究的是早期沖突的情感如何被防御機制壓抑在潛意識,包括了早期形成的負面、痛苦的和糟糕的情感體驗。在心理動力學的治療過程中,來訪者引領治療師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治療師能夠體驗他們曾經遭遇的情感并通過反移情來覺察并抓住來訪者潛意識中“伸出的手”。對來訪者進行基于反移情而非單純依賴成長史的個案概念化。
咨詢師需要進一步驗證早期心理結構構建過程中所形成的內在現實。治療師的及時的識別,回應及處理,是他們獲得心理重建和人格成長的關鍵。
任何一種行為,想法和意識到的情感,都有情感感受在起決定性的作用。咨詢中有非常多的時機和切入點去進行探索,咨詢師必須始終持有動力學的態度,并保持治療中的自由懸浮注意。
心理治療的關鍵在于幫助來訪者意識到那些糟糕的感受原本就存在于他們的內心深處,而現在只是因為某些情境而被激活或放大了。即使當前處于困境,這也可能是內心深處的情感與外界互動的結果。一旦來訪者真正體會到那些糟糕的感受早就存在內心深處,很自然就會和咨詢師一起去探尋他們的來源。
2.追溯這些感受的來源(形成)
心理動力學理論關于兒童心理發展的觀點和實踐(尤其是情感),回溯與養育者(主要是母親)的互動、心理事件中的感受和體驗等。
咨詢師和來訪者一起對內心現實進行理解:這是是來訪者的幻想還是現實?追溯情感的來源可以幫助來訪者打開通往內心世界的閘門。讓來訪者意識到實際上一個人的潛意識一直工作。比如:夢的功能之一是潛意識情感的呈現和沖突的處理。
3.與主要撫養者的關系的修通
回溯過去不是要和父母“算賬”,也不是要他們承擔責任,最主要的是要探討我們內心深處那些“糟糕感受”是怎么形成的。需要不帶價值觀判斷地體會父母行為反應背后的感受。
咨詢過程中咨詢師不帶價值評判的態度以及容納的態度等,會被來訪者逐漸內化,隨著防御的逐漸打開,阻抗的減弱,心里的“抽屜”慢慢地被打開,來訪者的感受才會緩慢改變。實際上真正修通的是我們“內心現實”而不是客觀現實或者認知。
#心理治療 #精神分析 #心理咨詢 #心理 #療愈 #個人成長 #學點兒心理學 #心理薯 #心理動力學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