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宅家的日子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不能出去,也不能毫無節制的想睡就睡,那樣會把整個生物鐘打亂,到時候病毒沒有侵害到你,而是宅家混亂的生活規律傷害到你了。
在宅家的這段時間,我就有一段時間的日子過得是雜亂無序的,心里和腦袋里也堆滿了垃圾,如一團亂麻,不知道從哪里開始清理。
前段日子進了自己喜歡的寫作圈之后,開始刻意的寫一些東西,但腦袋一片空白,什么文字都寫不出,好不容易寫一些東西,看著卻是干巴巴的,蒼白無力。
說是腦袋一片空白,卻又感覺有無數的念頭,無數的想法在往外蹦。等我想要把這些念頭和想法,還有瞬間想到的一些金句寫出來時,腦袋又空白了。
于是我翻看我17年和前些年寫的一些文字,發現前幾年的文字是很有想法、表達的也很有邏輯的,雖然排版不怎么樣。我比較注重文字的表達。
就這樣我一寫不出什么的時候,就回去看過去發生的一些事,一些記錄。會看出一些新的想法,又重新的整理或者發表自己想發表的一些想法和文章。
慢慢的整理,慢慢的回看過去的生活和心情,慢慢的梳理,心情也像正在結束的疫情一樣,清理掉了一些心理的病毒。春天的溫暖才真正的駐扎在了心里,美好而輕快。
有人總是說要放下過去,或者忘掉過去。可是過去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沒有過去又怎么能有現在呢?
放下不是不去回憶不去想,而是把那些糾結和痛苦的根源疏通理清,解決能解決的。不能解決的,想想以后還有沒有解決掉的可能,沒有就打個包存在心里,不用再去管它。
有可能解決的就用筆記下來放在那里,也許在某個時間有某個契機,你發現了你記下來的糾結只是沒有去做某件事,而這時你可以很容易地把這件事做了。那么這件事情就可以放下了。
去年底,我接到過這樣的一個咨詢。(因為一些個人原因,我有差不多兩年沒有接個體咨詢了,只是偶爾接簽約公司的駐場咨詢。)
一個企業的老板總是在一些特定的事情上逃避和拖延一件事,而這件事他是不想逃避也不能逃避的。但一遇到與那件事有關的聯結,就不由自主地拖延和逃避了。后來在咨詢中了解到他逃避事情的根源后,給了他一些方法。
看過一部由劉燁和馬伊琍主演的電視劇《在遠方》里劉燁飾演的姚遠從小是一個孤兒。而他成為孤兒的原因,是有一次他想念父母需要父母去看他,而他父母去看他的路途中發生意外死亡了。(具體劇情不記得了,但大體是這個劇情。)
從此以后姚遠不敢去他父母出意外的地方,也不敢回家,他覺得是他害死了他的父母。他對親密關系也是疏離而逃避的。直到碰到馬伊琍飾演的路曉歐想辦法把他帶到他父母出事的地方,那一刻姚遠像個孩子似的痛哭了一場,才慢慢把這件事放下開始新的生活。
最近幾天又一部由周迅主演的《不完美的她》電視劇里的女主角林緒之童年受到的創傷,三十年過去了,那段傷痛還在深深地影響著她。
這部劇一開始就給人很壓抑的感覺,一些劇情看下來正是現實悲劇家庭的真實寫照。只是很多人都太習以為常,或者說一句:“活著就是辛苦的。”但辛苦和辛苦是不一樣的,傷痛和傷痛也是不一樣的。
我們生活中口頭上常說的要放下,要忘掉好像總是沒有那么容易。一些曾經發生的痛苦和傷心總是時不時的會干擾到平靜的心情。
那是因為那些痛苦和傷心我們要么逃避,要么假裝忘記。因為你要讓自己是正能量的,是堅強的,是寬容豁達的。你不允許自己抱著過去不放,你也不允許自己耷拉著臉向前。
而恰恰是你的逃避和不想想起,才讓你更忘不了也放不下。所以它才會時不時的來干擾一下你的生活,讓你知道你的過去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你的未來跟你的過去是割不斷的。
只有去直面你的痛苦,澄清痛苦的根源,梳理根源的癥結。把這些讓你痛苦的癥結疏通了,我們才能真正的放下,才能清風明月,再無對過去的糾結,只有對未來更美好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