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氣候漸漸回暖,櫻花漸次開放,春訊蕩滌掉一月二月的寒冷與恐慌,我們內心也溫暖舒適起來。前段時間的新冠疫情,將生活按下了暫停鍵,我們恪守少扎堆不亂跑為國貢獻,宅的心發毛人發倦,就在大家無所事事安全防疫的時候,仍有許多逆行者,堅守著崗位,奮戰在抗疫或生活物資運送一線,他們加班加點忘我工作用實際行動維系著社會的正常運轉。
有這樣的一群人,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為方便居民生活奮力奔跑著,早出晚歸緊張而瑣碎的發件收件,接送來自天南海北的貨物郵件,他們就是我們最熟悉、最親切的“快遞小哥”。
過去呢,快遞員是服務人員,是我們網絡購物鏈條中的一環,是我們好評差評的對象。但是這個春節,“快遞小哥”卻是我們心中的期盼,我們像盼親人一樣盼他們出現,尤其是對于很多封閉的小區,快遞成為物資補給的重要途徑,很多基本生活物資是網絡采購,通過快遞傳達供給。
這個春節,我們家基本生活資料,米面肉菜全靠超市購買快遞送貨,包括給異地的孩子送點吃的喝的,也是靠網絡定制快遞送貨。
如果說醫護人員、防疫人員是關鍵的時期的安全保障,那么快遞人員就是我們的生活保障, 他們雪中送炭,不負重托、使命必達變成了我們心中的“鎧甲勇士”。
與以往送件到家的模式不同,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快遞員們要先與收件人進行溝通,實行等待式投遞,這無疑延長了他們工作時間增加了職業負擔。我們經常看到在小區門口停著不同標志的快遞公司的快遞車,“快遞小哥”們低著頭一個個分發快件。有個段子這樣說:宅在家里時間,下床就是周邊游,進客廳,廚房、洗手間、陽臺就是省內游,下個樓小區內散個步,取個快遞是國內游,到了小區門口,要辦簽證了,屬于是出國游了,跨個行政區那絕對是歐美游啦……從中可以看出,特殊時期我們的生活全貌,取快遞曾是疫情中是我們生活的調色劑。
當前,大量生活必須消費品需求轉向網購,“報復性購買”會讓快遞員承擔比往常多出數倍的工作量,而且在派件過程中,還要增加了消毒環節。
快遞人員日常工作中接觸人員比較多,感染風險要比普通人群更大。現在天氣回暖,快件增多,有些快遞人員每天配送超過100個件,每天工作近十個小時,中午飯往往也是簡單湊合一頓。單一的任務,重復的動作,飲食不節,很容易滋生倦怠疲憊,如果遇到差評或者爭執,快遞員內心感受可想而知。這是一份壓力很大的工作,他們不是超人,本身也只是一個個普通的兒子、女兒、父親、母親,對疲勞、對工作他們也有著普通人的感受和體驗。
因此,建議快遞人員重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防護工作,佩戴好口罩,做好快件消毒,愛護好自己身體。除了做好身體防護之外,在心理防護方面有幾點建議:
一、積極樂觀,增強工作價值感:積極自我暗示能調動個體應對突發事件的心理資源,提升個人能力。當在工作中出現心理疲勞時,可以用“我為大家運送的是生活必需品”、“我的工作很重要”、“我今天工作很有價值”等積極正能量的詞匯進行語言暗示;改善倦怠乏力的精神狀態,提高自己對職業的認同,提升責任心和使命感。
二、重視健康,做好身心健康維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繁重的工作中要按時用餐,保證正常作息,及時放松休息,勞逸結合,積極維護身心健康平衡。另外,還要正視身體發出的信號,如果出現失眠、乏力、疲憊,要及時休息科學調整。
三、巧用時間,進行休息放松訓練:在工作空擋,可以看看遠處的風景,讓視覺神經得以舒緩放松;抽空做做深蹲、跳躍等肢體拉伸動作,讓身體舒展開來;睡前沖個熱水澡、放首輕音樂,緩解壓力,長時間工作后,做一下肌肉減壓放松練習,幫助身體肌肉放松,緩解身心的倦怠、疲憊。
四、樹立目標,把握好生活節奏:當你感覺心情壓抑時可以暢想疫情結束后的生活目標,跳出當下,在暢想中恢復心理彈性,比如最想做的3件事、最想見的3個朋友、最想去吃的3家餐廳、最想和家人或朋友去的3個地方……整理我們的潛意識,自我覺察聚焦未來,就可以擺脫當下的情緒困擾。此外,每天花5分鐘時間,在紙上寫下心目中更好的自己,把握自己每天可以做的,明確今天做了哪一點,如此堅持一周,幸福感會明顯提升。
祝福大家在傳遞物品的同時,身心愉悅的也把幸福快樂傳遞!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