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訪者:?
每次都訂好計劃,知道要做什么事情,可是一坐在桌前,手機拿起來,各種綜藝、娛樂看個不停,最后計劃做的事,因為太累又不做了,反反復復訂計劃,反反復復失敗,我都絕望死了,我想過不把手機帶上,但別人說戒掉一個壞習慣不是慢慢來的嗎?不要逼自己,可是我一碰上手機,就神志不清,停不下來,每當看到別人考研考編成功,自己還是一事無成,我就恨死我自己了,怎么辦?
咨詢師:
你好,你今年多大了?是學生還是已經工作了?這種情況持續多久了?還記得以前有沒有比較有規律有計劃的時候?那是多大年齡出現的?
來訪者:
我今年26歲,工作三四年了,上班基本就是這個狀態。以前上學的時候,生活學習還是比較規律的。那是四五年前的事,從畢業前后到現在一直如此。
咨詢師:
你對自己現在的工作生活滿意嗎?
來訪者:
只能說湊合,不太滿意,自己也有一些想法,但怎么都改不了,一年年就這樣晃過去了,看同學、身邊的同事也有考研、考教師編制或者考公務員的,挺羨慕人家,但自己總是行動不起來,請問有什么好辦法能改變自己嗎?
咨詢師:
當然有,實際很容易,比如說如果你對工作不太滿意,有想改變的想法和動力,但真的改變起來,肯定會遇到一些阻礙,比如慣性、想玩、怕累等現實干擾,它們可能會讓你畏難止步或者半途而廢,這時你會怎么處置?
來訪者:
其實每次我也努力了,但不能堅持到最后,總是有一些事情阻礙我繼續到底,要么玩手機,要么又做別的去了。
咨詢師:
目標是否堅定,是行動持續的關鍵。如果你對未來秉持可有可無的態度,那就很難出現所謂撞大運的好事。另外,在執行其他計劃之前,或許你需要一個啟動儀式,比如,想考慮做一下手機依賴的成癮性戒除,然后再開始所有真正的計劃事宜,可能就不會再出現這種內心反復計劃,現實全然放下,結果全部落空的狀況了。很多時候,一件事情,努力很多次,還是不能如愿,這就不是方法的問題了,你需要換方向試試,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目標,這樣才能真正對你有吸引力,阻礙你障礙出現時,你才有動力去一次次搬走,所謂暢通無阻就是不斷努力克服障礙,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的結果。你說是嗎?
來訪者:
是的,老師你說的特別好,我回去認真考慮一下自己到底要什么,如果真的需要,就一定想辦法努力到底,不破樓蘭誓不還。
咨詢師:
好,先考慮清楚自己要什么,然后去行動,比如說游戲好玩,戀愛的姑娘也很漂亮,但如果你沉溺于游戲或戀愛中,你想一想自己的心中夢想,讓你做出選擇時,你是選擇游戲、戀愛還是努力去實現夢想呢,當你內心清晰了,你就知道該怎么做了,祝好!
小科普
人們積極動力產生的前提是相信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和外界環境,所以要想積極行動,就需要讓自己有掌控力。
掌控力至少包括思考、行動和狀態三方面。即能夠用理性對事物充分思考,作出自己所希望的行為并且能快速從不良狀態中擺脫。
手機依賴癥是一種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睞青年白領女性、業務擔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學生三類人。手機作為一種現代化的通訊工具,由于它的方便快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隨著“手機一族”隊伍的不斷壯大,一種由于對手機過分依賴而形成的現代心理疾病——手機依賴癥也悄然現身了。
有手機依賴的人往往無論是吃飯、坐車、工作 ,只要醒著,就要有手機。但是,這樣沉溺其中給身體帶來的傷害實在不容小覷:傷神、傷氣、傷心情、傷身體。
手機內容固然精彩,但生活遠不止眼前的手機,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在閑暇之余提升自己的掌控力不妨試試這些方式為你的生活添彩。
1.跑步健身,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提高自身抵抗力。
2.看書看報,可以增長學識,富內涵。
3.放松旅行,世界那么大,總要去看看。
4.回家看看,你有多久沒有見到他們了?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