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過于理想化前任,讓人們走不出情傷 ??
為什么一些人失愛(失戀、分手或離婚)后一直走不出情傷?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把前任想得太好了,好到脫離現實,好到沒人可以代替。
和愛人在一起時,我們會把自己的需求投射到他身上,當他滿足了我們長期期待的某個需求時,就會把對方的好無限放大。
但事實上,前任可能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好。
我曾經接待過一位來訪者Lily,問她:"前男友曾經做了什么讓你感動的事情?"
她回答說:"每天他下班后都會先到我這里,和我一起吃飯,然后他才開車回家,我覺得特別溫暖感動。"
可是冷靜想一想,情侶見面約會吃飯,難道不是一種最正常的行為嗎?在戀愛時,受到荷爾蒙的驅動,絕大多數男孩都會想每天見見女朋友的。
事實上,讓她痛苦的不是失去這個人,而是失去了她從來沒有體會過的愛和溫暖。
而如果從小沒有體會過愛和溫暖,我們和愛人相處時就會沒有邊界。
02 關系是動態變化的,要發自內心地欣賞對方 ??
很多人失愛后,會揪著對方過去的承諾不放:"你說要跟我在一起的,你說要娶我的,你說要照顧我的,你說要跟我白頭偕老的……"
關系中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只有現在。
揪著過去的承諾不放是一種道德綁架,只會讓對方感覺窒息,想離你遠遠的,何況你也綁架不了對方;為未來焦慮擔憂,也對關系沒有幫助,你擔心離婚,她就不和你離婚了嗎?你擔心他出軌,他就不出軌了嗎?
只有我們在每一個當下都能對愛人溫柔以待,才會有未來的白頭偕老。過去已過去,未來還未來,我們集中精力在今天好好相愛就好了。
03 愛上自己,找回丟失的能力 ??
失愛后,很多人會持續失眠,徹底全面地否定自己,"我不夠好,我不夠優秀,我不配,我不值得……所以,沒有人愛我。"
然后在情傷中久久不能自拔,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失去了對未來的盼望。
一個人是否幸福,其實跟發生了什么沒關系,而取決于你如何看待自己,取決于自己相信的能力、自己感到安全的能力、自己發現資源的能力、自己調整情緒的能力等等。
所以,想要走出失愛的困境,一定要先學習愛上自己;不愛自己的人,沒有能力去愛別人。
可以看看自己:有哪些優秀的品質、特點、能力、愛好?周圍的人,比如父母、老師、同學、同事、朋友、伴侶怎么評價你?
這樣做之后,一鳴發現自己很善良、聰明、幽默、組織能力強、工作出色,受到朋友和患者的歡迎……
她流著淚對我說:"我從來沒有看到過自己有這么好。"從這個瞬間開始,她愛上自己。而讓自己盛開,蜂蝶自然來。
"家和萬事興"這句話永遠不過時,它是人生的真諦,是生命之道,也是我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