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要形成健康的自尊,孩子的想法、感受和主意就必須得到傾聽和認真對待,即便父母并不完全同意。
2. 孩子們只有在感覺到你的傾聽時,才會傾聽你。
“我11歲的兒子不和我說話。當他放學回來的時候,我努力讓他看到我對他感興趣,會問他這一天過得怎么樣。我得到的回答通常只有兩個字:“還行”、“沒事”、“是啊”,”沒有”、·掃興”。如果我幸運一點,能聽到三個字:”不知道”。他以前經常和我聊天?,F在我想他是恨我。”
他們的一些理由包括:保護他們突然變得寶貴起來的隱私;害怕你不贊同;在他們試圖理清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愿望時產生的內心混亂;以及將對家庭的忠誠轉向對朋友的忠誠。有時候,年幼的孩子不聽,是因為他們知道父母說的不一定當真,除非開始大叫。其他孩子不聽,則是因為父母控制欲太強,不聽是孩子用以爭取一些權力的消極方式。有些孩子可能是內向,從來就不健談。
在孩子的生活變化無常的這個階段,無條件地接受他們是至關重要的。
怎么做
1.對于十幾歲的孩子和十一二歲的孩子來說,不要認為他們是針對你的。要知道這是正常的,如果你學會了良好的傾聽技巧,這個階段就會過去。
2.當孩子在和你說話時,你要傾聽。要對孩子所說的事情問些問題,即便是電子游戲或者你不太了解的事情,要讓孩子看到你對她想談的事情很感興趣。很多孩子不再和父母說話,是因為父母很快就會露出不贊同的表情,或者很快就開始說教。要學會閉上嘴巴聽。試著將自己的回應限制為“嗯、哦”。你會驚訝地發現,當孩子感受到有人傾聽時,她會說那么多。
3.如果你在大喊大叫,要立即停止。要用一種尊嚴和尊重的方式說話,然后就等待。孩子們是從大人的行為中學習的。
4.可以試試幽默。對于小一點的孩子,可以伸出手指在面前舞動,追在孩子后面說:“撓癢癢怪獸來了,哪個孩子不回答媽媽,要被撓癢癢了。”
5.另一種可能的辦法是放棄說話,而嘗試手語或寫便條。
1.在晚上找個時間,讓孩子和你一起坐在沙發上,“因為我想只和你一個人待一會兒”。不要問問題。讓孩子感受到你無條件的愛和接納。
2.定期召開家庭會議,讓孩子們有機會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學習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技能。
3.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當孩子在說話的時候,要盡量理解他話語中更深層的含義??梢栽囋囘@樣說:“你是不是在說____ ?”
4.做一個沉默的傾聽者。到孩子所在的地方去,什么也不說。一位母親早上會坐在浴缸邊上,看著女兒作上學前的準備。她不問任何問題。很快,女兒就開始喋喋不休地說起自己的事來。一位父親在兒子進屋時會放下報紙,說一聲:“嗨!”他會把報紙放在一邊,忍著什么都不問。有時候,兒子會一屁股坐到沙發上,兩個人享受著無聲的陪伴。有時候,兒子會開始說起自己一天中發生的事。另一種做法是給放學回來的孩子拿出餅干,不問任何問題。開車送孩子時,也是一個靜靜地傾聽的好機會。
5.要有好奇心。只問那些能讓孩子多說一些的問題:“我不確定我理解了你的意思。”“你能再多說一些嗎?”“你能給我舉個例子嗎?”“上次發生這種事情是什么時候?”“還有嗎?”但是你必須有真正的好奇態度。
寧和說
孩子們能夠知道,他們是被無條件地愛著的。在他們感覺想說話的時候,他們能得到傾聽、認真對待,以及對他們的想法、感受和主意的認同。他們有一個安全的環境成長、變化并探究自己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