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有時候會感覺到比較糾結,矛盾,這種矛盾在心理學生被稱為心理沖突,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心理沖突的類型。
心理沖突是個體由于在兩種或多種矛盾的愿望中選擇的不確定性,而帶來的痛苦及與客觀實踐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是需要與非需要之間的矛盾。心理學家將心理沖突分3類:
1,雙趨沖突——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兩件事物都有吸引力,都想趨之,但二者不可兼得,難以抉擇。這是一種難以取舍的心理困境。
兩個動機促使個體在行為上追求兩個目標,兩個目標無法同時兼得(購房子就不能買汽車)時,二者取其一而又不愿割舍其他的心態,即屬雙趨沖突。在這類沖突中一旦實現了某一目標,而另一目標的吸引力便自動喪失。
2,雙避沖突——左右兩難
兩件事都有排斥力,都力求避免,但雙必須擇取其一,難以決定。
當個體發現兩個目標可能同時具有威脅性,即可興起二者都要逃避的動機(患病者既不愿吃藥,又不愿開刀。)惟迫于形勢,兩難之中必須接受其一時,即將形成雙避沖突。
兩者對個體都不利,均屬要避開的目標對象,迫于客觀形勢只能接受其中的一個,方能避開另一個。如果選擇從高樓跳下,便可避免被燒死的危險。但必須作出抉擇,忍受雙避式沖突。比之雙趨式沖突,雙避式沖突更為嚴酷。
3,趨避沖突——進退兩難
對于同一目標,可以滿足某種需要,但同時也可能構成威脅、在進行抉擇時產生趨避式沖突。如一位同學參加一次集體活動,當他被邀請時,他很難說“不”字,以免失去這個機會,可是因為他認為自己性格孤僻,不擅長社交,笨嘴笨舌,怕在活動留下不好的印象,在作出這樣的抉擇時,常因權衡利害得失而陷入猶豫不決的困境,引起強烈的不滿情緒。個體遇到單一目標同時懷有兩個動機(嗜酒者不得不戒酒)時,一方面好而趨之,另方面又惡而避之;使個人的情感與理性矛盾而形成的精神痛苦,即起于趨避的心理沖突。
4,雙重趨避沖突
這是雙避沖突與雙趨沖突的復合形式,也可能是兩種趨避沖突的復合形式。即兩個目標或情境對個體同時有有利和有弊,面對這種情況,當事人往往陷入左右為難的痛苦取舍中,即雙重趨避沖突。
例如:單身漢有自由之樂,但也有寂寞之苦;結婚有家庭之樂,但也有家務之累。又如:在挑選工作時,一個機會物質待遇優厚而社會地位卻不高,另一機會是社會地位高而物質待遇菲薄。等等,這些都是生活中雙重趨避沖突的例子。
人的生活是多層面的,有家庭的層面,有事業的層面,也有社會的層面。在不同層面中遇到的問題,都需要個人選擇判斷。在選擇判斷時,有的重在感情,有的重在理性,更有的因患得患失而不得不考慮利害關系。如此看來,日常生活中心理沖突的困擾在所難免。甚至我們也可以想像,能力愈高條件愈好的人,在精神上愈可能感受到更多的心理沖突困擾。因為,他們比一般人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同時,他們比一般人也有較多的動機和追求目標。動機與目標既多,在選擇上又怎能避免沖突的困擾呢!很多困擾是難以避免,要學會坦然面對和接納!
在現實生活中,心理沖突不僅經常發生而且情況錯綜復雜,常常不能獲得妥善的解決,在人的精神生活中成為一個干擾因素。心理沖突如果加劇,成為超強度的、不能忍受的,或者心理沖突不是超強度的,但長期持續作用,都會導致緊張和焦慮情緒,不利于心理健康。強烈的或持續的不良情緒與易感的身體素質相結合,可能成為某些疾病產生的主要原因。
你有心理沖突嗎,它屬于那種形式,能不能解決呢?后續我還會有分享歡迎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