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入錯行對一個人一生影響很大,現在社會男女平等,女人也要出去工作,其實男女都怕入錯行。
一,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很重要性
我們先來看看幾個現實問題
(一)職場現狀
對很多大學生來說畢業就意味著失業,但是用人單位又缺人。當前的兩難境地:社會用人單位:用人難——好用的人才不多,可用人才嚴重缺乏。
學校和學生:就業難——好工作難找
(二)高考生對所選專業與學校的了解程度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一項針對初三和高三學生的調研顯示,高三學生對高考志愿中專業的了解程度為“一小部分”和“全不了解”的比例為75.2%,初三學生只有11.4%的城市學生和7.1%的縣鎮學生認為自己可以從容就業。
(三)職場人對于職業的滿意度低
智聯招聘推出《職場人對于職業的滿意度》調查,記者發現在近千參與調查的職場人士中,對于目前工作持滿意態度的人并不多。數據顯示,僅有3%的職場人對自己職業的滿意度打了85分的“優秀”分數,而即使是選擇了70-85分“良好檔”的比例,也不超過20%。可見,大部分職場人士對于目前從事的職業并不滿意。
(四)高考狀元 職場失利
《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發布:報告對1977年~2008年我國各地區高考狀元的求學和職業等狀況展開調查研究。報告顯示,經濟管理專業成狀元“最愛”,但狀元們畢業后職業發展卻較少“出類拔萃”,職業成就遠低于“社會預期”。
僅一成狀元能查到職業狀況。
調查顯示,部分高考狀元之所以職業成就不如預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在選大學時多看牌子、少關注大學的發展環境,挑專業時多隨大流奔熱門、少立志長遠。此外,職業生涯能否成功還要受人的健康狀況、性格、興趣愛好等諸多因素影響,高考狀元未必在這些方面也出色。
專家建議:蔡言厚表示,一方面,高考狀元自身要有長遠的職業規劃、培養較高的專業忠誠度,不選最流行最熱門的專業,只選最好最適合的專業。另一方面,要結合國家、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趨勢,充分認識到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結合自身的興趣、特長和職業規劃,來選擇最具發展潛力的院校及其優勢專業。
(五)真實案例
我高考那一年我有位朋友是另一個高中的高考狀元,她當時報考了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但是大學四年后聽說她連同濟大學的畢業證都沒有拿到。為什么呢?我們倆是好朋友,其實她是很喜歡文學的,高中期間就抽空看了很多小說,還寫過《紅樓夢》的續集,寫得很不錯。其實她在文學方面更擅長。后來她就好像消失了一樣,和同學都不聯系,我通過很多方法聯系她,但都沒聯系上。后來是聽和她鄰村的同學說,她沒有拿到同濟大學的畢業證,混得并不好。
二,報考志愿時,如何選擇專業?
認清自己的各項能力,設定好自己的高考報考目標,定位自己,正確衡量自己的實力。
高考志愿填報,要想報好專業要做到知己與知彼,所謂的知己就是了解自己,知彼就是了解專業,知己與知彼有什么樣的聯系呢?
知己就是了解自己,具體到專業選擇方面,要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人格(注:不同的專家表達方式不同,有性格、人格、氣質三類表達,它們之間有不同,但相似的地方多,非專業人士不用區別得那么清楚),能力以及需求和價值觀。知彼相對應的包括職業的分類與內容,職業所需特質,職業所需能力,各類職業報酬率。
(一)了解自己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某個專業有興趣會積極主動的學習,可以發掘潛能,能夠發揮其全部才能的80%--90%,而沒有興趣的只能發揮其全部才能的20%--30%。
我家是農村的,父母沒有多少文化,我在高考的時候才知道什么是一本什么是二本,以前不知道它們有什么區別。報心理學專業的時候只考慮一點就是喜歡心理學,別的什么也沒有考慮。當時心理學專業是冷門專業,大學畢業后我班近三分之一的學生沒有找到工作,我是在大學英語四六級都過了,才找到工作的,學校招聘我的目的是想讓我教英語。工作后,我也教了英語,但是總是覺得不喜歡,后來還是堅持做心理咨詢,那時候做心理咨詢工作一點不受重視,可有可無,但是我因為喜歡從沒有放棄,一直堅持著。我的大學同學大部分都轉行了,57位同學堅持在心理行業的不到十位。大部分轉行教別的科目或者做別的行業去了。但是現在心理學專業已經比較熱門了。我的一直堅持,終于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而我一位朋友家親戚孩子,是很懂事的,孝順的,他在報考的時候,他父母讓他報考醫學專業,但是他不想學醫學,不過他比較聽話,父母讓報醫學就報吧,但在他大二那年期末考試要進考場的時候,把考試用品往地上一放就樓上一躍而下,走了。
如何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呢,你覺得你喜歡是你真的喜歡嗎?其實了解自己的興趣并不容易。
有位學生看過一部電視劇《律政佳人》覺得當律師特別好,于是就選擇了律師專業,但是他語言表達能力不好,口才不行,邏輯推理能力也不好,當了一段時間律師后發現自己并適合做,不得不轉行。
有位學生想當醫生,她本來就膽小,她父母不想讓她學醫,他父母就托人帶她到手術室實習一天,發現看到血淋淋的手術,很害怕,再也不敢當醫生了。
我的一位大二的學生,當時報考的時候選擇的是通訊工程,他母親幫他選擇的,上大學后,他說這個專業什么東西,就是賣手機的,并且學起來還很難,他天天玩游戲,看直播,年年掛科。高中的時候他說他想學物理學,現在再問他學什么專業,他說不知道!就想學簡單的好拿畢業證的工作。但是高中的時候他學的是理科,數學,物理,化學都特別好,數學經常拿全校第一,140分左右。
有的同學說那怎么辦,大學不是可以轉專業嗎,不喜歡可以轉到自己喜歡的專業?大學是可以轉專業,很多學生通過轉專業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但是并不好轉,一般要經過申請考核的,有的學校不但有筆試還有面試。如果是熱門專業,報考的時候已經招滿了,他們是不接受轉專業。要轉專業恐怕也是該校比較冷門偏的專業。
那么你真正了解自己的興趣嗎?有什么比較客觀的方法了解自己的興趣呢,有兩個心理測試可以幫助大家。
六環島游戲
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
注意:興趣是可以培養,改變的。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們對一個專業興趣可能發生變化。有位朋友,第一次高考考了英語專業,她不喜歡,給我描述說當時提到英語專業就惡心,復讀又怕自己考不上,就去上大學了,學了半個學期,還是不喜歡學英語。后來給大學休學,,又去復讀一年,通知書下了,一看又是英語專業!非常郁悶,認命了,接著到原來的學校繼續讀英語專業,學了幾年后,發現自己對英語沒那么反感了,后來考上研究生有教了幾年英語,發現不但不反感了,反而覺得英語專業不錯,喜歡英語專業了。
(二)根據自己的性格選擇合適的專業
心理學研究表明:性格能影響一個人對職業的適應性。在做職業規劃的時候,要考慮自身性格的職業品質,盡量選擇適合自己性格特點的工作,這樣才能盡可能的發揮出自己在職場的最大潛能。
在進行職業規劃的時候,要先學會如何正確認識自我,再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來進行職業的選擇。例如,外向和內向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外向的性格比較適合從事記者、組稿編輯、營銷、采購、公關等工作。而內向型性格的人比較適合校對、接線員、會計、打字員等需要耐心的職業。
至于如何正確認識自我的性格,可以通過心理測試來了解自己,還可以多聽取熟悉自己的親戚朋友的客觀意見,再結合自己平時的行為習慣及愛好來確定。有的喜歡和別人合作,帶團隊, 有的喜歡單干,不喜歡受約束。
測試性格的心理測試有:
性格測試愛德森性格偏好測試(見高考志愿填報系列之五)
氣質類型測試(見高考志愿填報系列之六)
(三)澄清自己的職業價值觀
職業價值觀是指人生目標和人生態度在職業選擇方面的具體表現,也就是一個人對職業的認識和態度以及他對職業目標的追求和向往。理想、信念、世界觀對于職業的影響,集中體現在職業價值觀上。
俗話說:“人各有志。”這個“志”表現在職業選擇上就是職業價值觀,它是一種具有明確的目的性、自覺性和堅定性的職業選擇的態度和行為,對一個人職業目標和擇業動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有的人愛錢,有點人愛權……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人們對職業價值觀的種類劃分也不同。美國心理學家洛特克在其所著《人類價值觀的本質》一書中,提出13種價值觀:成就感、審美追求、挑戰、健康、收入與財富、獨立性、愛、家庭與人際關系、道德感、歡樂、權利、安全感、自我成長和社會交往。
(四)能力
能力可以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你的自己的能力水平能否達到該專業的學習要求。如何了解自己的能力呢,除了自我分析和詢問別人外,建議進行聯合型瑞文智力測驗CRT(優化版)(見高考志愿填報系列之七)
我的一位鄰居家的女兒,被某學習物理專業錄取,但是很不喜歡物理專業,據她媽媽講,郁悶的一個暑假都沒有出門,到了快要開學了還是不想去上物理專業,就去復讀了,但是去呆了一天,覺得老師講的不好,又去上大學學習物理專業,她的物理專業學得很不錯,得了第一名,但是到了大三還是覺得不喜歡物理,于是就轉專業,降一級轉到英語專業。但是到了英語專業后,學習比較吃力,后來發現不像她想象的那么喜歡了,再加上換新寢室不適應,想考研又覺得沒有希望,后來天天哭,可以說抑郁了。
其實這位學生她的學習物理的能力很強,但是她的興趣和能力是不一致的。
(五)身體狀況
查查自己的身體狀況知道哪些不適合自己的專業,每年都有5%的考生因為身體條件的限制未被錄取,退檔,或者調劑到別的專業。
(六)家庭經濟條件?
權衡家庭經濟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和專業:
(七)家庭人脈關系
中國社會是人情社會,如果你在某個行業有比較好的人脈關系,對于你以后找工作,開展工作會有一定的幫助。人脈也是我們報考專業考慮的一個因素。
我曾經接受一位抑郁癥患者咨詢,他母親在醫院工作,當時醫院是優先安排職工子女,他在報考的時候,他母親讓他報考醫生專業,但是他就是不愿意當醫生,當時就是想學習計算機。那時候計算機專業還是比較熱門的,不過他畢業的時候已經不熱門了,后來工作的時候不好找工作,他想進醫院,因為在醫院工作名聲比較好,但是他不是醫生怎么進醫院,那個時候他就抑郁了。后來他媽媽拖了關系,費了很大的力氣才讓他進醫院的宣傳辦公室了,可以用他的計算機知識,但是宣傳科和醫生的收入比起來差的太遠了,簡直不能比。
(八)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
理性地看待專業的冷與熱
要著眼長遠,不要僅憑目前某些專業受當時特殊經濟社會環境影響而放棄填報。更不要趕時髦選擇目前“大家都說還不錯”的專業,因為今天的熱門專業可能就是4年后的冷門專業,反過來也是有可能的。 十幾年前土木工程是熱門專業,而現在在走下坡路,心理學是冷門專業,但是比以前熱多了。
以上八個因素是我們報志愿時,應該考慮的因素,每位考生的情況不同,考慮的著重點是不同的,建議首先考慮興趣和性格因素。
????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