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究竟是什么填滿了你的生活?這個標題列了好久了,一直想就這個標題談些自己的觀點,可是因為忙,就擱置了。這個“忙”可能就是“心”忙吧,心忙時,我們的生活在被什么東西填滿著呢?
有次跟一個朋友談點事,其中談到他說他總很忙,不想浪費時間聊天,因為要賺錢,有錢才能做很多事,有錢才能談感情,有錢也許還可以買生命。他反問我:“沒錢你怎么去談感情?”聽到這句話時,突然我有點不知道怎么去描述這種感受,也感覺到其實我們很多人都被沒錢什么都做不了的想法給束縛了。
親人生病了需要錢看病,友情需要錢去維系,愛情需要錢去灌溉,似乎沒有錢,我們的親人生病了是自己的罪過,友情淡漠了是自己的罪過,愛人走了更是因為沒錢的罪過。然后,我們的生活都被“沒錢”什么都扯淡的觀念束縛著、自卑著、空虛著、迷茫著、也抱怨著。很多人也都被物欲,被外在的光鮮,被生活的比較填充著,也被自己沒有能力賺到更多錢自責著、折騰著。
我們談著要賺錢養父母,我們談著要賺錢給子女好的生活,我們談著婚姻幸福離不開錢,我們談著要實現自己的價值。然后我們背井離鄉,去賺錢養父母,可是父母真正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不在,我們賺了多年的錢,父母也沒用到多少。子女成長需要父母的時候,我們沒有去陪伴,因為我們要賺錢給她好的生活和教育。有很多家庭都因為只知道賺錢而忽略了孩子的需要,以為孩子只要吃飽穿暖就可以了,多賺點錢讓他以后有好的生活,可是孩子的童年有父母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愛人需要陪伴時,我們要賺錢保證婚姻幸福,可是我們忙于賺錢時失去的是什么呢?朋友之間我們要賺錢去禮尚往來,似乎這一切都必須要有錢才能得到。
常聽到一首兒歌,《如果你們愛我就親親我,如果你們愛我就抱抱我。》這是好多小孩都缺乏的愛(也包括夫妻和父母)啊!
當然,我說了這么多,并不是不愛錢,本人自己也是在被物質、欲望折騰、折磨的人,也是想賺錢好好孝敬父母,給孩子好的生活,為實現自己價值追求著、奔波著。能實現自我價值也是豐富精神、追求品質生活的必須,那么價值的實現就需要金錢來體現了。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發現自己不是那么為了要孝敬父母,要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去瞎折騰賺錢了,而是想盡量的整理些時間和好的心情去陪伴他們,哪怕會因此減少收入或者會失去客戶。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心底的溫暖和理解,哪怕不能在身邊陪著,那么也可以經常的溝通、交流、關注,人是需要傾訴和交流感情的,因為父母也理解子女的不容易,他們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孩子在還沒成人時給他溫暖、關愛和尊重,(我女兒的奶奶,一個農村的大字不識一個的老婆婆都說,孩子有父母的關愛,孩子膽子都大些。)那么就是能在成長過程中建立自信和獨立的思想,從而學會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對以后在社會中能駕馭自己,那么也就會知道如何去愛自己和給予別人愛了。這些品質和有愛的、快樂的童年你需要賺多錢可以填補回來呢?
曾經寫過一篇小文,《人人都是愛自己的,就是有愛不好自己的時候。》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我們就開始愛自己了,所做的一切都是愛自己的表現。可能有人說愛自己是很狹隘的,本人自己的觀點,愛自己是對所有動態的、靜態的生命抱持敬畏的心去對待去尊重!
我們存在于宇宙間,都做好自己應該做的,明白自己的界限和局限,又何有沒錢不能盡孝,沒錢不能給孩子好的生活,沒錢就不能有幸福婚姻的想法來折磨自己呢?!我們做孩子時能心理、生理健康發展,成人后開始獨立,自己創造自己的生活,實現自己的價值,不因家寒去比較,成家后盡己所能做好自己應做的,更不需要拿配偶或者自己去跟人比較,因為痛苦煩惱都是比較出來的,做父母后給孩子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心理、觀念,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去成長,自己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老了后,自己樂觀豁達又會有多少病痛纏繞呢?每個人把自己愛好了,親人、子女又何須我們去擔憂去為他們瞎折騰操心呢?
寫到這里想到了一句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果身修好了,才能齊家,而后治國平天下就不是我一個普通人考慮的事了。 如果每個人都自己優秀起來,把家照顧好了,就是對社會最好的貢獻了吧!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