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一般資料】
1、人口學資料
孟××,男,17歲,新入學不滿三個月,漢族,高中文化程度,1995年出生,獨生子。
父親性格懦弱,城鎮居民,初中文化程度,無工作;母親性格開朗奔放,個體經營者;家庭經濟條件中等。經過詳細詢問、調查,父母無人格障礙和其他神經性癥障礙,家族無精神疾病歷史。
2、個人成長史
童年期發育正常,身體健康,無重大生活事件及創傷。性格內向,平常言語較少。入學后學習還比較認真,不喜歡與其他同學交往,老實聽話,有時比較木訥。
3、精神狀態
近一個月出現情緒低落,感到壓抑、無助、厭煩,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
4、身體狀態
身體健康,無重大疾病歷史。
5、社會功能
學習能力下降,自覺力不從心,處理問題有時出現差錯,不喜歡與其他同學交往。
6、心理測試結果
SDS:56
SAS:59
SCL----90:人際關系:3.3;恐怖:2.6;抑郁:2.2;
焦慮:2.4;其余因子低于1.6
二、【主訴及個人陳述】
最近二十多天以來,特別容易生悶氣,心里憋得慌,處處感到不順心,煩躁、郁悶,晚上睡眠困難,睡不踏實,易驚醒,白天打不起精神,總是不能集中精力進行聽課學習。幾天前某同學喊自己,受到驚嚇,感覺腸胃不舒服,十分難受。
自入學以來,離開了家庭和社會,失去了自由,生活上各方面變化很大,以前沒有什么惡習,所以難以完全接受封閉式學校多項制度的層層嚴密管理,再加上老師對新生的嚴格要求和限制,除了被動應付,自己不知道該怎么做了。新入學考試時,由于缺乏準備導致成績不及格。再說學校里邊什么地方的人都有,本身就不善交際的他就有點排斥其他同學。前幾天有同學大聲叫他,認為這名同學是在威脅自己,感到害怕,覺得胃疼,像是長了什么東西,但經醫學檢查胃部沒有發現器質性病變?,F在感到無法正常進行學習,很難受,所以前來咨詢。
三、【觀察和他人反映】
1、咨詢師了解和觀察到的情況:
求助者以個別談話教育名義而來,衣著整潔,舉止嚴謹,言語清晰,語量不多,稍顯緊張,有時雙手不由得交叉在一起,不住的來回變動。很不自信,但能自己找出情緒不良的原因,訴說的事實與老師提供的材料有不符合的地方,有時會夸大自己的心理問題。
2、父親陳述:
家訪時通過父親陳述,該求助者從小聽話,膽小,性格內向,順從,獨立性差,學習認真,成績中下。母親做生意,交流較少。在中學期間,喜歡獨自行動,一般不和其他同學交往。比如獨自一個人做作業、看書,許多人在一起時,從不主動找別人說話,也沒有人理他。課余時間,都是一個人,形孑影單。和同學之間很少交往,經常單獨行動,膽小、怕事,深怕受別人欺辱,小心翼翼。
四、【評估與診斷】
1、評估
從心理測試的結果來看,SDS、SAS得分高于標準分,抑郁和焦慮情緒都屬于輕度。SCL---90人際關系、恐怖、抑郁、焦慮四項因子分均高于正常,說明求助者在入獄后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存在明顯的不自在感和自卑心理,與人相處關系不是很融洽,情緒比較緊張、低落,并伴有一定的社交恐懼。
結合咨詢師的觀察、求助者自己和其父親的陳述,分析求助者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人格因素:求助者性格內向,敏感多疑、對外界的刺激感強烈,而又不善于處理,容易引起心理沖突。
生活事件:共有兩件,一是考試沒有考好,對自己失去信心,感到糟糕透頂。二是同學在身后大喊,認為是威脅自己,感到害怕,造成緊張,胃部有不適感。
認知因素:對一次考試沒考好,就感覺到糟糕透頂,仿佛世界末日來臨;對同學喊自己認為是威脅自己。
環境因素:求助者從一個自己熟悉自由的社會環境走進一個完全陌生的半封閉環境中,與以前的生活環境差別較大,不能夠很快的融入到新的環境中去,從而造成了情緒的波動;在校外期間,主要是和正常人的接觸比較多,來到學校后面對形形色色的各個地方的人,求助者不能夠正常適應。
2、診斷
由適應不良引起的一般性心理問題。
3、診斷依據
根據判定心理與異常的三原則,即: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性;知、情、意、行的一致性;人格的穩定性;排除重性精神病,求助者目前的身心狀況,情緒低落、焦慮、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的癥狀的程度不是很強烈;沒有嚴重影響思維邏輯型;持續時間不到一個月;問題的內容無泛化;有生活事件作為誘發因素等特點;所以該求助者屬于一般性心理問題。
五、【咨詢目標】
1、具體目標
幫助求助者認知自己;改變不正確的認識;改變人際交往的不良狀況,增進與學校環境的接觸。
2、長遠目標
讓求助者真正學會將合理情緒療法應用于學校生活學習期間,隨時解決遇到的情緒問題。
3、最終目標
最終尋求促進求助者的健康和發展,達到人格的健康完善。
六、【咨詢方案】
通過與求助者協商,確定如下咨詢方案和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1、采用認知療法中的合理情緒療法
改變求助者不正確的認知,幫助求助者找出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理念。
2、原理
情緒不是由某一誘發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經歷了這一事件的個體對這一事件的解釋和評價所引起的。要解決求助者的情緒問題,應該首先找到對事件的評價和解釋,看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其不合理的信念就是所要解決的問題。
通過改變求助者對己、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度來改變所呈現的心理問題。首先,咨詢師向求助者說明一個人的看法與態度是如何影響其心情和行為的;其次,幫助求助者區探討他所持有的對己、對人以及對事的看法,從中發現與求助者告訴的問題有密切關系的一些看法或態度;最后,督促求助者去練習更換這些看法或態度,重建功能性的、健康的看法與態度,從而產生健康的心理與適應性的行為。
七、【心理咨詢過程】
第一次咨詢:了解求助者的一般資料,找出其問題所在,與其共同商定咨詢方案。
第二次到第四次咨詢:介紹并運用合理情緒療法,幫助求助者認識自己,改變現在的不合理認知。
1、介紹ABC理論,使求助者理解并接受合理情緒療法,認識到信念對情緒和行為的影響。
2、找出生活事件(A)
考試不及格;同學在身后喊自己。
3、指出情緒和行為的結果(C)
情緒低落;緊張、睡眠困難;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參加學習活動;胃部有不適感。
4、找出不合理的思維方式及信念(B)
(1)考試不及格是倒霉透頂的事情,一切都完了(絕對化、糟糕至極);
(2)聯同學在背后大聲亂喊我,就是對我不好(絕對化);
(3)人活著必須讓別人看得起,否則或者就沒有意義(絕對化);
5、與不合理信念的辯論(D)學會合理的思維方式
(1)該求助者認為考試不及格是糟糕透頂的事情,一次考試不及格并不代表永遠的不及格,并不代表整個人什么都不行了。
(2)該求助者敏感多疑的性格造成了其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歡向壞處著想的思維習慣,當同學喊他的時候,可能并沒有什么惡意,但求助者認為是對他的威脅。辯論情況:別人喊自己是正常的,并不一定是在威脅自己,可以找這名同學驗證一下。例如喊人能構成實際威脅的話,是不是有點荒謬,有些不合邏輯。
(3)人活著一定要讓別人看得起,否則或者就毫無意義,人活著不會只為自己,假如只是活在別人的眼里,那人人就都沒有自我了,“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4)從一件事情,就否認整個的人,以偏概全,認為自己徹底失敗是不現實的。
6、通過辯論,使求助者認清自己不合理的信念與情緒和行為的關系,從而舍棄不合理的信念,代之以合理的信念。
7、布置家庭作業,讓求助者將生活中遇到的其他事件(A)和結果(C),然后列出符合自己情況的常見的不合理信念(B),逐一分析,并找出可以代替的合理信念,最后寫出得到的新的情緒和行為(E)。
通過四次咨詢,求助者基本上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所在,對自己出現問題的原因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并在咨詢師的指導下,通過對家庭作業的分析,進一步認識和反思自己,知道自己以后遇到問題該怎么去做,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第五次咨詢:總結咨詢的全過程,讓求助者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自我了解,建議該求助者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習慣運用這一理論去解決現實的問題,最終達到人格越來越完善的目的。
咨詢對話(摘選自咨詢第二段)
……
咨詢師:可以談談前幾天與你的同學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嗎?
求助者:當時我正在宿舍看書,正看得入神,后面的李××突然喊我的名字,像是在威脅我似的,感到有些害怕。
咨詢師:當時他除了喊你之外,真正對你造成什么實質性的威脅了嗎?比如說要對你動手,或者以語言嚇你。
求助者:沒有。
咨詢師:也就是說,僅僅是有人叫了你一聲你就覺得受到威脅了,是不是?
求助者:是的。
咨詢師:孟××!
求助者:嗯。
咨詢師:現在你感到有沒有我是在威脅你?
求助者:沒有。
咨詢師:那同學叫你你怎么就感到受到了威脅呢?
求助者:就是有那么一種感覺……
咨詢師:僅僅只是一種感覺嗎?
求助者:是的,也許是他長得有點兇的原因吧?
咨詢師:他長得很兇,真的很兇嗎?
求助者:現在想想也沒有多么的兇,平時對其他同學也是挺好的,比較樂于助人。
咨詢師:我認為你是將他喊你這件事賦予了一定的意義,那就是他喊你就是威脅你,是不是?
求助者:……是這樣的。
咨詢師:那么你與這名同學交流過嗎?比如他當時為什么喊你?
求助者:沒有,當時有這種感覺后,就只是感到害怕了,見了他就躲著走。
咨詢師:你覺得有沒有必要跟他溝通一下,看一看實際的情況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真像你想象的那樣?
求助者:好的。
……
八、【咨詢效果與評估】
經過咨詢,求助者焦慮與抑郁程度達到正常人的水平,SCL---90四項因子分別恢復正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案主要針對求助者的適應不良問題,采取認知療法,幫助求助者認識自己,改變不正確的認知,指導其學會自我調整,合理安排學習生活,提高環境適應的能力,學會用客觀、合理的觀念去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咨詢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求助者改變了不正確的認知,感到精神愉快,自信心增強,身體不適感消除,與其他同學交往正常。
心理測驗結果
SDS:41
SAS:40
SCL---90:人際關系:1.3
恐 怖:1.2
抑 郁:1.1
焦 慮:1.1
通過以上評估,說明本案例咨詢效果較好。
九、【隨訪】
咨詢結束后,對求助者做了三次回訪,該求助者在學校中尋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正確方向,學習心態積極正常。
給力專家平臺(http://www.geilizhuanjia.com/)
二級心理咨詢師 李麗(ID:10175)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