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一般資料:
王某,男,26歲,大學畢業未滿一年,在某國家機關工作,來自農村,未婚。住集體宿舍。無重大軀體疾病及家族精神病史,健康。求助者從小對自己要求嚴格,自尊心強,從小受家人疼愛。從小學到高中,學習勤奮刻苦,成績優秀,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
心理測試和分析:
心理測驗結果顯示SAS標準分57分,稍高于分界值50分,顯示該求助者為輕度焦慮。
二、主訴與個人陳述:
主訴:近一個月來情緒低落,感到很孤獨、寂寞、煩躁。經常睡眠不好和心煩,感覺自己身心疲憊。
個人陳述:自從進入機關工作以來,因同事大都是城市人,又是研究生畢業的,而我來自農村,僅僅是本科學歷,學得又不是對口專業,所以我一直很自卑,總認為自己什么都不如別人,總認為大家都瞧不起自己,我和部門同事因一些生活瑣事經常發生矛盾,關系很緊張。特別是一個月前,我們宿舍的一個同事組織郊游,我想借此機會與他拉近關系,特意準備了郊游的吃食和用品,結果他卻請了宿舍除了我的所有同事去了,而沒有叫上我,這讓我感覺受到了侮辱。我感覺宿舍里的其他同事都用不屑的目光看我,瞧不起我。我好不容易考上公務員進入了公務員隊伍,剛開始就把關系弄成這樣,今后我還怎么干?我的后半生是不是就完了!我覺的在這里就沒有—個能相互了解、談得來的知心朋友,常常感到特別的孤獨和自卑,而這種心煩和苦悶還無處傾訴。一周前,辦公室領導也找我談過話,希望我和大家處好關系,可是我認為關系不好是別人瞧不起我,不是我的問題。近一個月來經常睡不好覺、心煩,感覺自己身心疲憊,工作打不起精神。到醫院做了綜合檢查,結果一切正常。所以前來咨詢,看看我是不是精神出了問題。
領導陳述:該求職者自到機關工作以來,工作比較主動,好學上進:但是性格比較內向,不善于和大家相處,多疑、自卑:上次同事組織郊游本來是要叫他參加的,可是因他不在單位又沒有辦法通知到他,所以沒參加上。其接受不了,總以為同事欺負他,總認為同事們瞧不起他。
三、求助者成長史及基本情況
求職者來自魯西南農村,父母均是農民,姐弟四人他排行最小,并且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姐姐和父母都很疼愛他。他性格十分內向、孤僻,不善言語,不會處事,很少與人交往。身體健康,從小比較聰明,學習踏實用功,成績一向很好,從小學到大學畢業期間的十幾年成長比較順利,在大學期間入黨。然而自從工作之后,在新的環境里,看到身邊的同事大都是城里長大的,而且個別同事是干部子女,而自己不善于和大家交流,自卑感又強,他開始感到許多事情總不順心,尤其是如何與人交往,怎樣處理人際關系的問題使他傷透了腦筋,感覺與人交流明顯吃力,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四、咨詢師觀察和了解
求助者年貌相符,高個略消瘦,表情略顯焦慮不安,視線不敢久視咨詢師,愁容滿面,緊鎖眉頭、情緒低落,眼圈略有些發黑。說話低聲細語,羞怯而不自然。
五、評估和診斷:
(一)評估和診斷:該求助者感知覺正常,記憶尚可,思維狀態正常,沒有思維邏輯障礙,沒有幻覺和妄想,情緒表現低落,意志行為一致,人格完整,相對穩定。該求職者自小嬌生慣養,倍受家庭寵愛,性格內向、孤僻、不善交際,是造成其心理問題的原因之一;到工作單位之后,因同事間一些小誤會,又不能及時溝通化解,其錯誤的認為是別人欺負他,看不起他,這些不良認知也是造成其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因自卑心理和不合理的信念,認為同事關系不好今后就完了,絕對化要求是導致其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二)診斷依據:
1、根據郭念鋒精神診斷三原則,主客觀統一,心理活動內在協調性,人格相對穩定,沒有思維邏輯混亂,沒有幻覺、妄想,可以排除精神??;
2、對照癥狀學標準,該求助者心理問題持續近一個月時間,直接促使因素是與同事的關系不佳,內心沖突不是很強烈,求助者無運動性不安和植物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只有輕度的情緒表現(焦慮)對思維邏輯無影響,因此應該排除焦慮癥;社會功能受到輕微影響 ,但尚未損壞、沒有泛化,排除嚴重心理問題。
3、從求職者心理發育史資料來看,從小性格內向、孤僻,敏感,不善言語。在家中排行最小,父母以及三個姐姐對其都極其寵愛,屬于嬌生慣養。綜上所述,求助者的問題應屬于一般心理問題。
(三)鑒別診斷:
1、與器質性疾病相鑒別:求助者到醫院做了綜合檢查,可排除器質性疾病。
2、與精神病相鑒別:根據郭念鋒精神診斷三原則,該求助者主客觀世界統一,精神活動內在一致,個性相對穩定,自知力完整,且主動求醫,可排除精神病。
3、與焦慮性神經癥相鑒別:焦慮性神經癥在癥狀表現上主要是焦慮,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決,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出現泛化和回避,反應和初始事件不相關,持續時間長,大于三個月或半年。因此可排除焦慮性神經癥。
4、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鑒別:由于該求助者的問題由現實因素激發,持續時間較短,情緒反應尚在理智控制之下,未嚴重破壞社會功能,情緒反應尚未泛化,因此可排除嚴重心理問題。
六、制定咨詢目標
經與求助者共同定咨詢目標是:
近期(具體)目標:消除焦慮情緒,協助找出不合理信念;改變不合理信念,訓練與人交往技能。
遠期(最終)目標:讓求助者自信自強,學會積極面對:工作及生活,對未來充滿信心,促成其自我關懷,自我指導,自我接受。幫助求助者確定健康的群體意識,克服不合理認知和人際交往障礙,改善人際關系。
七、制定咨詢方案:咨詢方案由雙方共同商定如下:
使用的技術、方法與原理:
應用合理情緒療法:(1)此方法旨在通過純理論分析和邏輯思辨的途徑,改變求職者的非理性觀念,以幫助求職者解決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2)該理論認為:使人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不正確的理解和評價。其理論模型是:ABC(A代表誘發事件;B代表不合理信念;C代表情緒困擾和行為不適的具體表現)。
為此該案例就是使求助者明確他的一些不合理信念是造成人際關系不良的基本因素。他缺乏對人際關系的意義和重要性的認識,不能正確認識評價自己和他人。人際交往能力欠缺以及對同事的誤解也是造成心理問題的原因之一。在沒有處理好人際關系之后,又錯誤的認為自己就完了,是犯了絕對化要求的錯誤,是導致其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因此通過調整其認知,使其放棄原有的非理性的觀念,訓練其交往能力幫助求助者提高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
八、具體咨詢過程
第1次咨詢 2012年9月16日
診斷階段
目的:
(1)了解求助者基本情況,收集相關資料;
(2)與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
(3)進行咨詢分析。
方法:攝入性會談、心理測驗
過程:
(1)填寫心理咨詢登記表,詢問基本情況;介紹咨詢中的有關事項與規則;
(2)做SAS測驗,了解求助者當前情緒狀況,并將結果反饋,做出初步分析。SAS標準分57分、屬于輕度焦慮;
(3)咨詢師與求助者共同協商,確定具體和長遠咨詢目標;
(4)布置家庭作業:讓求助者分析自己性格形成的過程,反思自己的處事理念與別人有什么不同,分析目前癥狀的性質,寫出體會供下次咨詢時交流。
第2次咨詢 2012年9月22日
領悟階段
目的:通過交談找出求職者的不合理信念A同事郊游沒有叫他而導致的關系緊張;B處理不好與同事間的關系我就完了;C情緒上的孤獨、寂寞感,心煩苦惱睡眠不好身心疲憊。讓求助者達到三種領悟:一是認識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緒及行為后果,而不是誘發事件本身;二是要求求助者應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負責任;三是只有改變了不合理信念,才能減輕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種癥狀。
咨詢師尊重接納求助者,在已建立良好咨詢關系的基礎上,咨詢師探究其心理病根并幫助分析使其自我領悟。求助者的痛苦來源于自己的自卑心理和對同事的誤解,導致與同事的關系不良,而這種人際障礙很大因素上取決于他的不合理信念—-與同事關系不好我就完了。
下面是一段咨詢師與求助者的對話:
咨詢師:你認為和同事關系很緊張,沒辦法相處今后就完了!
求職者:是的,剛到一個新的單位,就這樣,我今后還怎么干?
咨詢師:你有沒有想過:人本身就具有社會的屬性、是社會的存在物,任何人在生活中都離不開集體和他人。人有著強烈的交往和歸宿的精神需要。
求助者:是想過,領導也開導過我,可我就是沒有辦法和他們相處。他們都是城里人根本看不起我,所以我很煩。
咨詢師:通過剛才我們熟悉了ABC理論的模型,你應該清楚:導致你心情不好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的不合理信念,你認為:與同事關系不好今后就完了,這是絕對化要求,是不合理的信念。據了解:同事郊游時曾想讓你一起參加的,因為沒有找到你,所以你沒有參加,并不是同事對你不好。話又說回來,就是與同事一時真的關系不好,也不能代表你的后半生就完了。你說對嗎?
求助者:沉默…讓我好好想想,我的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家庭作業:讓求助者回去后自己找出ABC。
第3次咨詢2012年9月30日
修通階段
目的:運用多種技術,使求助者修正或放棄原有的非理性觀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從而使癥狀得以減輕或消除。
針對該求職者的不良認知,和他一起認真地探討人際關系的意義,幫助他理解到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同事之間發生的矛盾和誤解,在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運用“產婆術”式辯論技術,進行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入情入理的分析和辯論,使其自己認識到在這方面的失當之處,并盡快地改變過去那種非理性的認知結構和思維模式,糾正不合理的信念,代之以科學的理性信念,從而達到改善認知,理順情緒,消除觀念上的障礙,樹立良好的群體意識之目的。
針對該求助者性格上存在的問題,以及在處理人際關系時的某些偏差,給其講述“黃金規則”和“反黃金規則”的道理,幫助他具體分析其個性特征,特別指出其性格上的主要缺陷,鼓勵他自我關懷、自我指導、敢于嘗試。然后向他提出有關性格優化的具體建議和方法,如觀察記事法、交友法、名言警句法等。指導他確立積極的人生目標,主動和同事交往,消除誤會;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在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中增長知識,鍛煉意志,并盡快融入新單位的群體之中;注意學習別人性格上的優秀品質,克服自己的弱點,從而使其性格不斷得到完善。
第4次咨詢2012年10月7日
鞏固階段
目的:鞏固前幾個階段治療所取得的成果,幫助求助者進一步擺脫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維方式,使新的觀念得以強化,從而使求助者在咨詢結束之后仍能學到應對生活難題的知識,提高環境適應能力。
針對該求助者在人際交往方面的自卑感和能力缺陷,要求其克服自卑,建立信心,多動腦,多實踐,不斷總結。和他一起探討人際交往應把握的四條原則(尊重、互助、坦誠、寬容),傳授人際交往的基本技巧,如善解人意,體貼關心,樂于助人,克制忍讓,顧全大局,不卑不亢,禮貌待人以及學會運用恰當的語言贊揚別人和開展積極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等,鼓勵他從大處著眼,從小事做起,與同事多溝通多交流,認真實踐,持之以恒。
為此,還專門給他布置了家庭“作業”:①細心觀察身邊某同事為人處事的言行,分析其優缺點;②盡可能多與性格開朗、熱情活潑的同事交往、并深交一至二個好朋友;③有意識地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要求“作業”認真去做,定期檢查,及時指導。
九、效果評估
按照上述目標和步驟,對該求助者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咨詢和訓練。在該求助者的主動配合和認真實踐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求助者自我評估:求職者本人也感覺:在工作生活中從未像現在這樣愉快和輕松。
2、咨詢后心理測驗結果顯示:用SAS再次施測,得標準分為40分。
3、咨詢師觀察:求助者的精神狀態很快地得到康復,最近心情變得開朗、樂觀多了,心煩與失眠的癥狀也消失了。
4、家人及同事的評估:他工作更加努力,工作效率明顯提高,還受到領導的表揚。他的變化使得他部門的同事都感到驚奇,現在該求職者已經與室友及部門同事能夠融洽相處,還交上了兩三個好朋友。
給力專家平臺(http://www.geilizhuanjia.com/)
二級心理咨詢師 李麗(ID:10175)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