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處理事情?怎么面對事情?重為輕根,靜為躁君。熱的事情要冷處理,冷的事情要熱處理,這就是陰陽調和之道。 比如,你聽說另一伴出軌了,或者是當場撞見另一伴出軌了,這種激烈的對立、沖突,特別容易激起人情緒的,原則是冷處理。如果覺得心情很壓抑、痛苦,找個其他人傾訴,想怎么哭,想怎么吼,都可以,把情緒排泄出來。 但當事人之間一定要冷處理,該求證求證,該分析分析,該取舍取舍。 像這種熱的事情,就是極易點燃情緒的,就像易燃易爆品,一定要冷處理,不然危害很大。 冷處理呢,比如最近關系不好,冷戰期間,就要熱處理,就是要想辦法點燃情緒,創造激情。 一陰一陽之謂道,任何事情都可以用陰陽之道來處理,對方陽,我就淫,對方陰,我就陽,這樣才能和諧。
0 2
-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溫柔地對待這個世界的一切,才是愛自己的最好的方式。給別人一個微笑,別人也會給你微笑,給別人巴掌,別人也會還你巴掌……,你想要的是微笑還是巴掌呢? 你想要什么,就給別人什么,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逍遙者,無為也。逍遙自在其實非常簡單,放下自己想要主宰一切的心,完全順著別人的心意行事,可以從現在的事,現在的人開始,你會體會到久違的輕松和快樂。
-
怎么處理事情?怎么面對事情?重為輕根,靜為躁君。熱的事情要冷處理,冷的事情要熱處理,這就是陰陽調和之道。 比如,你聽說另一伴出軌了,或者是當場撞見另一伴出軌了,這種激烈的對立、沖突,特別容易激起人情緒的,原則是冷處理。如果覺得心情很壓抑、痛苦,找個其他人傾訴,想怎么哭,想怎么吼,都可以,把情緒排泄出來。 但當事人之間一定要冷處理,該求證求證,該分析分析,該取舍取舍。 像這種熱的事情,就是極易點燃情緒的,就像易燃易爆品,一定要冷處理,不然危害很大。 冷處理呢,比如最近關系不好,冷戰期間,就要熱處理,就是要想辦法點燃情緒,創造激情。 一陰一陽之謂道,任何事情都可以用陰陽之道來處理,對方陽,我就淫,對方陰,我就陽,這樣才能和諧。
-
覺得家庭關系問題,你把錄下來,用手機把一天或者是一段時間的談話錄下來,然后心里很平靜的時候去聽,去反復聽自己說的話,去數一數,就分兩類,一類是批評、抱怨、指責;另一類是認同、贊美、鼓勵;數一下各占多少? 也讓你的家人用同樣的態度、同樣的語言,對自己說,然后去體驗這個過程。
-
“善”可以治愈一切傷痛,可以解決一切人際關系問題。善言、善行、善容、善念,從一個善意的微笑開始,治愈他人的同時也是在滋養自己。 人的善,是世間最大的福報,同樣的,人的惡,也是世間最大的災禍。孟子堅信人性本善,人們之所以有惡言惡行惡意,是被當下的暫時的個人情欲迷惑了本性。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試著用“善”對待周圍人,無論多么小,哪怕只是一個溫暖的眼神,我們會體悟到不一樣的人生。
-
心理感受因人而異,不要認為那是自己的問題,人一切的心理現象都是當時當下最合理的,不要給自己貼上“心理有問題”的標簽。如同世界各地有不一樣的氣候和天氣一樣,你能說沙漠不下雨就不正常,就是有問題的嗎? 氣候是與當下的地理環境相適應的,沙漠里的沙子就是不喜歡下雨,它倆才是最配的,下雨就慘了,水土流失了。人的脾氣秉性是氣候,天氣是情緒。刮風下雨、艷陽高照、烏云密布、電閃雷鳴、天高氣爽……都是正常想象。人的各種情緒都是正常的。 天氣變化是正常的,人的情緒及各種心理感受也是正常的,都是當下最合理的體現。
-
事焉不借人。做事情,要量力而行,不要依賴于他人。依賴于他人可以獲得一時的榮光,你只看到了他人帶來的好處,而忽視了其中的壞處,時間一久終將被反噬。 這件事情需要借助于他人才能完成,這本就說明你自身能力是不夠的,做與自身能力不匹配的事情,或者德不配位,下場是很慘的。 歸根結底是欲望大于能力。這就好比那些借錢做生意,借錢消費的人一樣,人生將面臨災難。
-
為什么早晨一睜開眼就是滿腦子的憂愁?原因是體內陰氣太重,己經有點憂郁了,郁結于心。快速解決的方法是早起做運動,使自己動起來,放空腦子,放空心,全身心地關注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每天堅持。
-
人所有的心理問題,其根源在于“人際關系”,任何一種負面的情緒體驗,都源于以前或當下的一段關系,這段關系之所以讓人痛苦,是因為“他不是你想要的樣子”,他不是你想要的樣子,你就痛苦,是因為你把自己看成了你們這段關系的主導者。 鮮除痛苦的方法也很簡單,把自己當成客人,也把別人當成客人。 《道德經》: “嚴兮,其若客”,任何人、任何事物甚至我們自己的身體都是暫時寄存在這里而已,都是過客,所以不要去主宰。 可以試試把自己的孩子、另一伴、父母,當成是別人家的,待之以客人,當我們回到家時,也把自己當成是來做客的,家庭關系會大不一樣。
-
人之生也,與憂俱生。憂慮是伴隨人一生的情緒,沒有人可以避免,憂慮的本質是害怕失去或得不到。 之所以害怕失去戓擔心得不到,是因為我們只看到了“得”,便執著于得了。 孰不知,得與失,本就是一體的,如同“禍之福所倚,福之禍所伏”,當我們沒有得到這個福時,我們也因此避免了這個的禍。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萬事萬物都含有陰陽兩面,有好的一面,就必然有不好的一面。所以不必執著于得。 一切順應自然,我們會少很多憂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