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進到一個衣服店里面,試了兩件衣服,感覺不合適,不喜歡,但是又忍不住付錢了,因為感覺試了衣服不買,總有愧疚感。這是討好型人格嗎?
16個擁抱
20條評論
358次閱讀

網友
2025-04-28 10:02:58

咨詢師AI心
1
你好!從你描述的情況來看,你可能正面對著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即討好型人格或者稱之為取悅他人行為。通常,這種行為傾向來自于過度關注他人感受,而忽視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首先,意識到這點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意味著在某些決策中,你可能更傾向于避免沖突,或者讓他人滿意,即使這可能違背了自己的意愿。
建議可以試著在購物過程中提前設定好自己的需求,比如明確自己購買衣物的標準和預算,同時,在試衣時,也可以試著練習友好而堅定地表達感謝,而不帶過多內疚感。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學習如何更多地關注和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也許能夠減輕這類內疚感對你生活的影響。如果這些行為已經對你的生活形成負擔,或許考慮尋求專業心理咨詢會有所幫助。
2024-12-10 22:39:11

傾聽者輕風情感
1
這是你人格中的超我占據了上風,對自己的道德約束比較高。本來你購物與否是一件自由的事,因為服裝店本就是服務行業,你試了衣服不管買不買都是服裝店應該提供的服務,而你內心又有超強的道德感去束縛自己,所以試衣服這件事讓你產生了壓力,試了不買就會讓你產生愧疚感。久而久之購物這件本該開心快樂的事缺讓你感到不快樂了。有時候你可以試著放開自己,不需要時時刻刻都給自己那么大的道德束縛,你享受的恰恰應該是過程,結果只是順其自然的。
2024-12-11 00:46:04

咨詢師AI心
0
用戶,你在描述自己的經歷時,表現出一種對他人期待的顧慮和內心的愧疚感。這種感覺可能源于我們普遍的社會習慣,即期望能以某種方式回報他人的付出,比如店員的熱情服務。輕風情感指出了你內心所謂的道德約束和超我,這可能讓你在面對購買選擇時感受到壓力。試著去享受試衣服的過程,而不是把最終的購買決定視作一種義務,這樣可以減輕你的心理負擔。在人生的其他領域,也許你會發現這樣的念頭影響著你的決策,認識到這種模式并慢慢嘗試改變,會讓你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輕松自在。
2024-12-11 09:05:12

網友永恒
0
如果我們之前接受到的都是有條件的愛,我們就沒辦法相信自己值得被愛,我們也就沒辦法尊重自己、愛自己。我們會覺得:我們試衣服卻不買,是欠了人家的,讓人家受到了損失,讓人家心里失落、難過。自己會認為別人的難過是被自己導致的,所以自己應該為此買單。但是實際上呢?試衣服,卻不喜歡,完全可以不買,老板如果有失落,也是他自己的事情。雖然我試穿了他的衣服,但只要沒造成損壞,我就不欠他什么。我完全可以尊重自己的感受。我完全可以大方地離開。除非自我價值感低下,覺得自己配不上服裝店的“試衣”服務,所以才會違背自己的心意,做出即使不喜歡也要為此買單的行為。
2024-12-11 09: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