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擁有什么可以讓人“有底氣”?當一個人詢問“擁有什么才會使人有底氣?”時,反映出的是他當下的恐懼。他沒有信心,缺乏存在的價值感。在與他人的比較中,他愈發感受到自身的渺小。所以他想要獲取某些東西來讓自己的心靈變得平靜。不管一個人擁有什么,他都會被那樣東西所累,因為在他擁有它的同時,他也同時被其所占有。所以,他不可能感受到真正的自由,只會加重他自身的沖突。是什么破壞了人自身的寧靜?如果一個人不能接納他原本的面目,而是以他人的價值觀來衡量自己,不正是造成沖突的根源嗎?更多的財富,更大的權力,或者高于大多數人的才華……如果人依仗外在的東西來獲取自我的價值感,他就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中。永遠都會有人比你更有錢,“江山代有才人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些全都揭示出了世界的變化之迅捷。昨天還戴在頭上的桂冠,也許今天就不再屬于你。所以“錢權名利”永遠也不會帶給人真正的自信,反而會讓不夠明智的人迷失在其中。不管身處什么樣的社會,重要的是自己。因為正是每一個單獨的個體組成了“社會”。所以自我轉變了,社會也就跟著轉變。當一個人不自信時,他不能很好地扎根于當下,總是向外尋求。但事實是:收回眼光,回頭看到自己的空虛與匱乏,而不逃離當下,才是解脫的唯一之道。心之大,廣闊無垠。但思想和其生出的欲望卻鎖住了自身,因為它總是與當下的事實相背離。我們的教育總是告訴我們不滿于當下,要成為什么,所以人才會迷失了真正的自我。當一個人能完全地接納自己,不管是外在還是內在,都能做到不評判、不比較,這樣他就能夠坦然與從容。對自己誠實,傾聽內心真實的聲音,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也就不再陷入迷茫與焦慮中。不去管別人怎么說,只是全心全意做好當下的事情,做真正愛做的事,為自己而活。這樣就是真正地活在了當下,心不會再浮躁,也不再需要從外界獲取什么來讓自己“擁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