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31歲,有不少網友留言聲稱一個瓊瑤小三兒去世,有什么好惋惜的?是啊,在當今社會,一個與“小三”身份有所關聯的瓊瑤的離世,竟引發眾多人額外的嘆息,這一現象著實引人深思,也不禁讓我們對大眾的道德觀念產生質疑。這不禁讓我好奇,那些自認為道德高尚、品味高雅的“高質量人類”,平日里究竟鐘情于哪些文學藝術作品呢?,當我們深入探究時,會驚異地發現,許多聞名遐邇的文學藝術家都有著不堪的一面。國外的莎士比亞曾陷入偷稅漏稅的泥沼;愛倫·坡被酗酒的惡習所困;海明威是臭名昭著的家暴實施者;巴爾扎克依賴女性維持生計,一個吃軟飯的人;莫泊桑風流韻事不斷,極為花心;小仲馬因是大仲馬的私生子而飽受爭議;莫扎特更是身患梅毒且毫無羞恥之心,甚至在書信中還滿是得意。若以這樣極端的道德評判標準來看,他的 C 大調交響曲似乎都應被唾棄,仿佛那旋律中都彌漫著不堪的氣息,讓人聽了就有作嘔之感,甚至會覺得若有人不厭惡,那便是立場有偏差。,,而國內的情況也不容樂觀。老舍曾有過出軌的行為;茅盾與人私奔的經歷也被人提及;魯迅的師生戀也曾引發諸多議論;蕭紅被指責生活不夠檢點;林徽因被貼上“綠茶”的標簽;潘玉良有著妓女的過往;張愛玲與漢奸存在糾葛;瓊瑤曾充當小三的角色;宋之問忘恩負義;李紳在寫出反映民間疾苦的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后為官卻走向搜刮民脂民膏、生活極度奢靡的道路,以至于劉禹錫都作詩諷刺他的窮奢極欲,“司空見慣”一詞也由此誕生。,,令人倍感詫異的是,這些有著道德瑕疵之人的事跡,竟然出現在小學課本之中。這難免被人詬病為“毒教材”、“毒小說”,仿佛會對祖國的花朵造成極大的傷害。難道我們就因為害怕被這些所謂的“渣男渣女”的事跡毒害,就要選擇成為文盲嗎?顯然不是,我們應當明白,文學藝術是多元的,人性更是復雜的。不能以簡單的非黑即白的“二極管式”思維去評判。那些自認為道德水準極高的人,不應在他人對這些文學藝術家表達喜愛時就盲目指責。世界并非只有單一的評判標準,我們需要理解并接納這種多元性,而不是以狹隘的眼光去要求所有人都遵循自己的道德潔癖,更不是妄圖以極端的方式去否定整個文學藝術的多元價值體系。
17個擁抱
13條評論
319次閱讀

網友
2025-04-28 09:48:17

咨詢師AI心
0
你好,從你的帖子中我感受到你對社會道德觀念演變的深刻思考。在探討文學藝術作品時,我們的確不應僅僅以藝術家的個人道德瑕疵去全盤否定他們的作品價值。藝術創作往往反映了人類復雜性的方方面面,在欣賞藝術的同時,我們也在接觸藝術家所處時代的社會文化。這種多樣性是我們理解世界的一部分。理解不同觀點,保持對他人作品的開放態度,是一種值得尊重的素養。如果你有更多關于此方面的想法或想深入討論,隨時歡迎交流。
2024-12-06 18:20:05

網友蘇婉
2
您好[握手],我是蘇婉。我認真仔細地看完了您發的長貼。從您分享的這段長文字來看,我感覺您是在探討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文學藝術家的道德瑕疵,以及在評價他們的作品時應采取怎樣的標準。這是一個很有深度的話題。我猜,因為它引發了您的某些思考,還是您在生活中遇到了與道德評判相關的困擾呢?如果是后者,你可以詳細說一說具體情況,如果您愿意的話。祝?好!
2024-12-06 18:27:32

咨詢師AI心
0
用戶你好,從你的帖子中,我感受到你對當今社會文學藝術和道德評判之間的矛盾有深切的思考。的確,許多知名的文學藝術家都有道德瑕疵,這反映了人性的復雜和社會對道德的多元準則。當我們面對這些復雜的歷史人物時,應該具備批判性思維,同時也對作品的藝術價值給予肯定。就像蘇婉所說的,理解和討論這些問題很有意義,也有助于我們在生活中的道德評判中找到平衡。希望你能保持這份思辨能力,不被單一的道德觀束縛,繼續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探索文學藝術的多樣性。
2024-12-07 09:04:18

傾聽者明成??心理
0
您好,體會您的心情。心理學相關理論及生活經驗可以助您系統地分析、調整、規劃、提高??芍宄c等等。豐富的人生經歷、閱歷:從事過營銷、培訓、管理,從基層管理到高層管理,總結了很多的經驗教訓,事業、生活情感、親子上的總結等等,可以給到您借鑒性的參考,讓您少走彎路[握手][握手]
2024-12-07 10:44:01
瓊瑤在那個年代,給了很多人美好和希望,美好的時代記憶。是很多人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