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禪與心理分析》書摘—— 不論對任何題目我們做任何陳述,只要它仍舊訴諸邏輯性的處理方式,它就無可避免地停留在意識層面。 智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為我們提供許許多多用途,甚至于到達毀滅個體或整個人類的地步。 無疑,它是一種最有用的東西,但它卻無法解決我們每個人在生命過程中必定要遇到的最終問題。這個問題即是生與死的問題,而這關乎著生命的意義。 當我們面對這個問題,智力必然得承認它無能為力;因為它必然會碰到死巷或不能越過的墻,這是它本性所無可避免的。 為此,禪宗常在背后刺激我們,讓我們繼續合理化思考的習慣,以便讓我們自己去看清楚,用這種荒瘠的方式可以行走多遠。 禪清楚知道這種思考的界限何在。但是,一般而言,除非我們發現自己身處這個死巷,我們是不知這個事實的。 為了喚起我們整個生命,這種親身經驗是必要的,因為我們平常太易于滿足于我們的智力成就,而這些成就,終歸說來,只是關乎于我們表面生活的。 使佛陀最終覺悟的,既不是他的哲學訓練,也不是他的禁欲或德性上的嚴格奉行,佛陀是在放棄了所有這些圍繞在我們生活外圍的表面實踐時,他才達到了覺悟。 智性作用、德性作用,或概念化作用,只是為了讓我們去知道它們的界限。公案的訓練是意在使我們深切地痛感這個道理。
20個擁抱
7條評論
200次閱讀

網友
心理咨詢騙局
2025-03-27 08:56:14

網友天心【傾聽】
0
[太陽]天心傾聽:在這里為您解憂、一對一保密服務、傾聽您的心事,給您傳達愛的溫暖、呵護您的心靈??梢院臀伊牧?,愿我成為您信賴的傾聽者。[愛心]
2022-06-02 20:56:10
.送了一個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