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友
心理咨詢師協會成立申請書
2025-03-25 19:17:14
我自己覺得是
總感覺洗手洗的不干凈!

咨詢師王金波
0
您好!剛剛看完您所有的描述,希望下面的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是指臨床醫師通過言語或非言語交談建立起與患者的良好醫患關系,應用有關心理學和醫學的知識指導和幫助患者克服和糾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情緒障礙、認知偏見以及適應問題。我個人認為,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是幫助強迫癥患者康復的兩條腿,心理治療也非常重要。
1)精神科醫生 有1部分精神科醫生的特長就是心理治療,找這部分精神科醫生做心理治療最合適,因為這才是最稱職的心理醫生。其他精神科醫生可能特長不是心理治療,但也可以做心理治療,像支持療法、認知療法等等;
2)臨床心理學工作者 比如醫院的心理治療師等掌握臨床心理學知識的人。
適合強迫癥的心理治療有:行為療法、認知療法、森田療法等等。
首先解除對自己強迫癥狀的緊張和害怕焦慮,對自己的癥狀要采取不理、不怕、不對抗的態度,1定要順其自然,這是打破惡性循環的關鍵。因為強迫癥狀之所以出現,正是由于患者不允許這種癥狀出現,非要和它對抗,這反而是在提醒、強化自己產生強迫癥狀。此時你越是強烈地強迫自己“不強迫”,實際上就越是強迫自己去“強迫”。其次是個性的重新塑造,改變自己的不良人格結構,樹立起自信,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形成積極、樂觀、無畏、果敢的思維方式,而絕不是1心1意地企圖立刻消除癥狀。
“帶著癥狀,順其自然”,這是森田治療的核心。強迫癥狀要完全消失比較困難,患者和家屬要接受強迫癥狀,帶著癥狀去生活學習,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接納強迫癥狀。焦慮嚴重時不要對抗強迫癥狀,可以去反復重復想或者做,1旦焦慮緩解,建議及時轉移注意力,強迫癥狀會慢慢好轉。 “順其自然”不光是在癥狀到來時要“為所當為”,在平時更要去做有價值、有意義、富于建設性的活動。這包括樹立目標,有所追求,增長學識,提高才干,建立起真的自信。積極地生活,培養廣泛的興趣,觀察、發掘、體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不逃避困難,正確對待挫折,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1)不理:不理是強迫癥患者最為明智的策略。如果強迫癥狀并沒有引起患者的焦慮反應,那么久而久之,它就會因為感到“無聊”而告退了。
2)不怕:對于強迫癥患者,其癥狀僅僅只是1種表象的東西,真正在后面起作用的是他們的不良個性和思維方式。強迫癥患者的首要任務,是其個性的重新塑造,改變自己的不良人格結構,樹立起自信,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形成積極、樂觀、無畏、果敢的思維方式,而絕不是1心1意地企圖立刻消除癥狀。這項工作首先就要從自己對癥狀的態度上開始。所謂“不怕”,并不是要抑制癥狀,你要想:癥狀出現就讓它出現吧,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即使對我造成1點不利的影響,也是暫時的、有限的、可彌補的。如果我能不怕,不與之對抗,我的心理素質就會越來越強,那么從長遠來看,我會越來越好,我也1定會成功和幸福的。可見,“不理、不怕、不對抗”這“3不”態度中“不怕”是最重要的,只有做到“不怕”,才能做到“不理”和“不對抗”。有些強迫癥患者雖然暗暗對自己念叨著對癥狀不理、不怕、不對抗,但他們實則是希望這么1念叨,強迫癥狀就會立即消除。所以在內心深處,他們并沒有做到真正的不怕,因而也就不會有什么療效。
3)不對抗:不對抗的意思是“順其自然”。“順其自然”不是癥狀出現后放任自流,無所作為,而是按照正確的方向,去行動和努力,堅持正常的學習與生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順其自然”不是讓你想看就看,而是要讓你忍受著1定的痛苦,堅持聽課學習。你可以通過認真思考、積極想象、善于質疑等方式,讓自己更加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1來癥狀就越來越不能對你的學習與生活造成干擾,你對它的恐懼與焦慮也就會逐漸減輕。“順其自然”不光是在癥狀到來時要“為所當為”,在平時更要去做有價值、有意義、富于建設性的活動。這包括樹立目標,有所追求,增長學識,提高才干,建立起真的自信。積極地生活,培養廣泛的興趣,觀察、發掘、體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不逃避困難,正確對待挫折,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2017-03-13 17:27:43
心理論壇
最新
熱門
懸賞
相關問題
我的
心理咨詢更多
傾訴熱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