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狂掏腰包的十大心理理由
個人原創
賴巧珍
發表時間:2015-06-23 17:11:46
988
0
0

正在促銷,真便宜
商家善于利用占便宜心理,在價格上做文章。我們要擦亮雙眼,“屏蔽”所謂的折扣,關注現價。買東西時,需求最重要,還要考慮預算是否充足。
工作辛苦,犒勞自己
賺錢為了享受生活,但工作辛苦并不應成為亂花錢的理由,畢竟收入是否增加與辛苦與否無關。
很快要加薪。花還沒到手的錢,會導致人生最痛苦的事發生:“人活著,錢沒了”。因此別超前消費,否則會陷入債務之中。
應季新款上市
不論促銷活動給你多大誘惑,換季都不是亂花錢的理由。享受換季的樂趣并不只有買新衣服,春有百花冬有雪,去欣賞當季獨有的美景豈不更好?
以后可能會用上
請記住,購物只是為了當下的生活,不要為未來盲目采購,這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梢灾匾曅闹械目释?,但要從改變內在開始,購物的計劃其實無關緊要。
別人都買,我不買吃虧
人都有從眾心理,別人的購物行為會影響我們。但不要跟著別人去花錢,要看自己的需求和打算。
紀念日就該買東西。人的一生有許多重要的紀念日,我們都希望好好慶祝,但增進感情比購物更重要。慶祝紀念日前做好預算,并嚴格執行。必要時,買二手物品或者租借都無可厚非。
沒關系,我可以退貨
許多購物網站提供了便利的退貨體系,但很多人即便對購買的商品不滿意,也會嫌麻煩,而選擇接受。商家也會以各種理由拒絕退貨,讓人悔不當初。
我最近沒怎么花錢
嚴格執行預算不能成為亂花錢的理由。當然在預算時,我們不妨留下犒勞的部分,比如只要這個月能存500元,就給自己留50元“揮霍”。
反正預算超了,索性花個痛快
千萬別有這種“破罐子破摔”的念頭。每個人都有疏忽大意的時候,控制好次數即可,切忌就此沉淪。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
0人已踩
0人已贊
作者文章
怎樣運用心理學找回丟失的物品?
英國一家保險公司發布的一項有 3,000 位受訪者參加的調查顯示,受訪者平均每天把東西放錯位置 9 次,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每天平均花 15 分鐘找東西──手機、鑰匙、文件是他們最經常找的物品。
找不到東西
1778
1
0
心理咨詢與普通聊天的區別
在網上常見的對心理咨詢的誤解之一,就是心理咨詢師的工作僅僅是聊天開解,可能有些心理咨詢師自己都是這么認為的:“我的任務就是陪來訪者聊天。”因此有的人不免質疑:找朋友談話,聊天一樣能得到開解與安慰,而且還不花錢,為什么心理咨詢卻要收費,而且不便宜?甚至由此
614
0
0
給自己一點勇氣
有一位跨國公司老總,在一次員工大會上講述了他在美國留學打工時的求職經歷。
剛到美國時,他和許多中國留學生一樣,在未拿到美國人承認的文憑之前,只有靠體力在餐館、貨場打工來維持自己的學業。半年后,他對這種在美國最底層的打工生活感到厭倦和不滿,急切地想換換環境。
一天,他在報紙上
1464
0
0
語音通話
私聊
相關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