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到較多這樣的理論:強大的人不需要婚姻。
先是洪晃的自傳里,自言離婚若干次后,“覺得婚姻這玩意沒意思極了,從此不打算再結婚。”洪晃是痞女,說話一向潑辣,坦率。
接著是臺灣知名電視人陳文茜,在接受時尚大刊《COSMO》主編徐巍訪談時說,每次當她談戀愛時,就極不快樂。陳今年快五十歲了,一直有男朋友。坦言雖然未婚,但和男朋友相處融洽。
她說因為沒有婚姻的束縛,反倒可以在生命里找到更多支點,做很多感興趣的事情。
我的一個朋友是文藝圈內知名同志,關于長久的戀情,他更極端,認為自己不但不需要異性戀婚姻,連長久的男性伴侶也不打算找。那么找什么呢?只是談戀愛,有很多的朋友,但不想這個人成為自己的囚籠。
這讓一些人大跌眼鏡,一個人怎么過?在我母親過來,一個人的日子完全不是日子。我很多單身朋友,總覺得單身悲慘極了。周末很孤獨,晚上也很孤獨,平時懶得做飯,因為做得最好,也是一個人吃。
所以無論好不好,先要找一個人至少來緩解自己的孤獨和寂寞感。雖然也有很多不快樂,但是兩個人的不快樂,總好過一個人的孤獨。
真的是內心強大的人不需要婚姻?沒有錯,生命千差萬別。在別人眼中的天堂,在另外一群人眼中可能是地獄。比如婚姻,有的人恨不得付出生命也要得到,是自己生活的全部意義和價值;但有些人卻覺得要逃避婚姻,因為它很可能會壓抑人的個性。
其實,在我看來都沒有錯,只是看生命的視野不同。
那些不需要婚姻的人,確實往往內心強大豐富。在她們看來,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關心公益,環保,要忙自己各種無止盡追求的事業,同時一個人呆著,也挺享受,沒有覺得有什么難過之處。
她們往往很淡定,我的那位朋友有一句經典的話:把長久的關系看成人生的偶遇,而不是特意追求之。所以,長久的關系在她們看來,只是自己無數支點中的一個,絕對不是全部。
相反,大部分人顯然沒有這樣強大的內心,大部分人把婚姻看成人生的全部。覺得沒有它,人生就不完整。婚姻無辜承擔著他們所有的快樂,成功與否的責任。一旦自己感受不到,便向婚姻索取,抱怨,失望后,便覺得是對方的錯誤。
我個人覺得需不需要婚姻,不是一個人內心強大與否的標志。需要婚姻的人,確實應該向那些雖然單身但依然快樂的人學習這些:比如保持自我,比如不把幸福完全寄托在別人身上,比如即使在婚后,還依然有個人的很多追求等。
只有這樣做,才能既享受婚姻的甜蜜,同時又保持著內心的強大和淡定,而不致于因為在婚姻中寄望過多,成為常見的怨男怨女。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