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段親密關系里,彼此不應該相互依賴嗎。還是本來就應該獨立和堅強。很多時候,交流和關愛都成為一種奢侈”。H給我留言,說自己很難過,得不到對方安慰。我看她發送留言時間,凌晨已過。想必長夜難眠,焦慮恍惚,不安,筋疲力盡。
寥寥數語,看似間復雜實則簡單的矛盾里,親密關系由此變成了怨憤和質疑。記得一句話大概意思是:如果說愛情是情感培植出的一朵花,那么婚姻應該是花朵凋謝后的果實。它可能不再如先前那般好看,絢眼。但果實展示的美,足夠真實。這種真實需要用成人的眼光去善待,如同大海,天地般遼闊;而非孩子般看煙火絢爛,熱烈短暫。
但凡親密里出現質疑和抱怨大抵是缺乏對愛的真相了解。最常見:我們會用偏見,抱怨,質疑,誤會,判斷,要求……諸如此類種種模式將親密關系里的愛扼殺,銷毀。相比給予,我們似乎更難接受賜予后的實相,因為它的純粹和高貴,讓我們心生懷疑,恐懼和害怕。而愛恰恰需要我們全部接納和放棄。容不下任何雜念和貪癡。
所以,沒有深刻修行,了解真正內心需求和平和,很多親密情感里出現的愛,是不配得到的。所以,才會出現焦慮,憎恨,悲憤,情緒失控,種種這樣,那樣的不適應和冷落,最后無地自容,將彼此的關系逼入尷尬境地。
親密關系里,愛是互動的源泉,它因為鮮活得以流淌;因為存在,讓溫暖與扶持照亮現實;成為明燈和信仰,最終找到各自回家的路。克里希那穆提說,“唯有天真的頭腦才了解愛是什么,天真的頭腦能夠活在這個不天真的世界中。人類不停的透過犧牲、崇拜、關系、性、各種歡娛與痛苦來尋找這件不尋常的東西,但是唯有思想了解了它自己并且自然的停下時,才有可能找得到。到那時愛才沒有相反之物,愛才沒有沖突”。而現實親密關系中的愛因為訴求,欲望,糾葛,紛擾,誘惑及窺探太多,這樣,那樣的矛盾和沖突,最終演變成鬧劇一場……思想范圍,早已被狹義的情感模式固定,因為禁錮,產生悲傷和絕望,及彼此不信任;總是會有依附感,總是認為自己是最受傷害那個;內心的力量不夠強大,總想對方給予安慰;不夠獨立,把對方對自己的好歸為理所當然,稍有不好,視為怨毒,批判,是非對錯如天雨散花,紛飛四濺。
最終,愛成為空洞和象征意義的存在。被冷漠,時間逐漸消耗,直至終老。人只有在內心完全寧靜后才能試圖和了解,并接近更真正的愛:“沒有要求,不再尋找,不再追族,沒有我為中心,探尋到無明”。
“愛不占有,也不被占有”。紀伯倫對愛的概念更是分明,簡潔,干脆。占有和被占有若在一段關系里表現欲太強,最終會沒有了自己,從而亦找不到內心,像一個迷失的羔羊尋找回家的路。由此,愛被擱置,被條框給限制,約束。甚至以為這些都是他人帶給自己,悲傷和不完整就此產生。
試想,你若在親密關系里覺得自己豐盈,完整,不懼怕,不恐慌,自足,那么還會有諸如此類上述的疑問和怯弱嗎。
因為你無從找到內在,所以需要外界去支撐得到慰藉,讓自己的悲傷和絕望,無限擴大,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勢,從心底燃燒到身體,最后炙烤到身邊的人。
不給對方任何呼吸余地,本來好好的一段感情,從有到淡直至全無,更重要的是,最后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樣跌倒在情感上,成為廢墟里的殘渣一片。
多時,我們內心的問題總是奢望依靠他人去解決。想象讓他們全盤理解,以為關系特殊,覺得是親人,就肆無忌憚,一切應該理所當然。甚至可以做到毫無尊重可言。芝麻大小事,跟孩子似在那耍賴,指責對方總總不是,抱怨,質疑,牢騷如排山倒海般襲來。
由此開始質疑婚姻里的存在與依賴,獨立與堅強感。親密關系里,我們可以體恤、珍惜、諒解、寬恕、愛與被愛,可以依靠,唯獨無法做到依賴。依賴是孩子與母親的情感模式,成人間的感情應該有它特有的屬性和規律。可以親密,最好不要無間。“結了婚以后,如果兩個人太近,就好像你老用手摸一張金子般的銅版畫,摸到最后,就剩下一張破紙”。尼采道出關于婚姻距離的重要性。
不干涉對方的領域,有自己的精神生活,可以擁抱,自由,無須窺探知道太多,具備獨立解決內心問題的能力。能適應婚姻里本該存在的孤獨,明白獨立是基本。一壺清茶,微笑相敬。一起散步有話可說,大抵算是美好。
“生命中與我們連接最深,卻也折磨我們最多的就是‘親密關系’。從索取對方到面對自我,從接受關系的磨練到將自己修煉成愛,親密關系對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是一場量身打造的完美覺醒之旅。經驗到這些,會讓你關于你真正是誰的覺知更加擴大,那個純能量會覺知到更宏大更美好的層面,那是一種能量而不是一種特性。告訴自己這個力量是美好的,是平和的,我歡迎這股力量回到意識。此時我意識到自己是誰,我是一個美妙的無法形容的存在。任何不舒服的感覺都是一樣,你都可以告訴自己是這股美好的力量,而不是卡在問題當中”。加拿大克里斯多福•孟關于親密關系覺醒與意識真實映照現實生活中婚姻矛盾的,痛苦,恐懼,無力感……的真正來源。
是的,你要相信,任何一段關系都是認知研究自己,回歸找到自己,最終遺忘自己的機會。在這些悲傷,難過,抱怨,質疑的過程中,將自己帶入反醒階段。刺激你的內在,覺知生命的成長。而不是讓問題滯留,消耗你的心靈,身體,時間和能量。
親密關系里的矛盾,問題,很多時候,和愛并無關系。而是被你的矯情和自以為是的重要性所折磨。如實面對自己,解決自己內心問題的悲憤與質疑。不靠外力和他力,回歸,探尋本我,那么精力和時間就不會因此消耗到無力。
好的親密關系,大抵是,我的無助,無力,悲傷,只是因為我的痛苦不舒服而已,和TA沒有太多關系。剔除任何幻想和期待,你也沒有那么的重要。試著將自己轉化為新的能量角色,感受愛和愉悅,產生新的光亮,所有美好,獨立,和孤獨真相背后的享樂,就此會發生。
所以平和,找到內在,回歸到常態意識軌道里,是一切力量和問題,指導的方向。反之,黑暗和絕望,無力和失望,會如同黑洞,吸附你更多時間與能量。虛弱就此蔓延。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