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心理學家張沛超的《東方語境下的心理治療》,被書中描述的四種孤獨狀態狠狠擊中。原來當創傷割裂了生命的連續性,我們的內心就會形成一片片“無人區”……
?? ? 【肥皂泡結界】- 視覺連通層
“感覺自己活在一個巨大的肥皂泡里。外面的世界色彩斑斕,完整地倒映在泡泡上,但泡泡內外,是兩個永遠隔絕的世界。”
?這種孤獨是:看得見一切,卻觸碰不到真實。
?? ? 【無限保鮮膜結界】- 柔性隔絕層
“像被一張無邊無際的保鮮膜包裹。你走向哪里,它就延伸向哪里。它是柔軟的,也是透明的,但韌性極好,你永遠無法與任何人產生真正的接觸。”
?這種孤獨是:看似沒有阻隔,實則無法逾越。
??? ? 【銅墻鐵壁結界】- 剛性隔絕層
“生活在無形的銅墻鐵壁中。你能聽見外面的聲音,也能進行看似正常的交流,但你心里知道,你永遠也出不去,別人永遠也進不來。”
?這種孤獨是:在喧囂中,守護一座沉默的孤島。
?? ? 【一個人的宇宙】- 終極孤獨層
“這不是修辭,是真實體驗。就像一個獨自運轉的宇宙,它映照著外部世界的一切,但內部與外部徹底隔開。那里沒有生命,沒有體驗的痕跡,連自己都不會去看。”
?這種孤獨是:我與萬物,不在一個維度。
無人之境,往往是創傷留下的“情感真空區”。識別它、描述它,本身就是一種勇敢的自我看見。“為無人之境命名,就是邀請光的開始。”

